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0期
2014-05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人間問路
  大地保母
  疾風勁草
  特別報導
  天涯共此情
  助人線上
  發現歡喜
  同個屋簷下
  出版書訊.慈濟道侶叢書
  生命的禮物
  寰宇慈濟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0期
  村村相傳 一人多菩薩
◎撰文、攝影‧陳美娟

▍賴索托 ▍

彷彿時光倒帶,發放時志工卸下一袋袋白米或玉米粉,
如今則是由村民將一袋袋愛心玉米裝上貨車,
回饋給慈濟轉贈給有需要的社區。
勤勞耕作的農民不只以種子傳大愛,
更擔起了「一人多菩薩」的使命。
 
非洲賴索托志工借用學校操場舉辦浴佛,來自偏遠村落的社區志工更難得相聚在首都,帶著回收麵粉袋做成的生活用品展現環保成果。

今年四月返臺參加多國董事會,分享賴索托本土志工所發的大願──希望五月全球慈濟日能邀約一萬人參加浴佛、做慈濟。但其實內心很躊躇、很擔憂,我們該如何著手?

回到賴索托,五月三日在志工月會時,本土志工慮亞、慮納兩位師姊很篤定地說,在馬都崁(Matukeng)周圍已有十八個村莊,人人相傳證嚴上人的大愛精神,全村總動員互勉為慈濟人,要彼此關懷。

和馬都崁的因緣,要回溯到二○○七年。當時賴索托飢荒,政府將全國劃分區域讓慈善組織認養,慈濟就是認養馬都崁,連續發放半年糧食以及玉米種子;二○一○年收成季節,村民竟捐贈出六千公斤玉米,剛好幫助了另一個受災的村落。

村村相傳,從地緣到人緣,慈濟在這貧瘠的小小山國,從首都馬賽魯(Maseru)往外延伸開來。不只是馬都崁,再往南一些的馬察契(Machache)、翠寧(Tsoeneng)、哈塞托(Ha Setho)等早期互動的社區,許多人從受助者變成助人者。彷彿時光隧道倒帶,發放時卸下一袋袋白米或玉米粉,如今則是由村民將一袋袋愛心玉米裝上貨車,回饋給慈濟轉贈給更有需要的社區。

去年,上人教誨「一人多菩薩」,本土志工一村綿延一村菩薩大招生,更依據地方特色發展志業項目,希望趨近上人所期待的「就地取材、自力更生」以及「施比受有福」。

於是今年的浴佛活動,本土志工規畫了節目,讓各社區分享耕耘志業成果──馬察契志工創意回收麵粉袋做成圍裙、披巾、手提包;馬波提(Mabote)志工回收塑膠袋做手提包、錢包;納薩瑞斯(Nazareth)志工回收塑膠袋編織女帽;西提優尼(Khitione)及哈塞托志工更展示了蔬菜、南瓜、茄子、辣椒等農作物,展現「自食其力」的精神;莫吹顧瓦(Motsekuoa)則採自大地天然植物例如蘆薈汁,調製草本藥劑。這是賴索托社區志工落實「清淨在源頭」、「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」的成果琳瑯滿目,社區間更相互讚歎,鼓勵更多人服務他人、疼惜大地。

從去年六百人參加浴佛,到今年兩千六百人,我們跨出一大步,也從中學習到很多克服困難的辦法,更體會到要「多溝通」,悶在心裏想,只會徒增煩惱於事無補。

回想四月十七日在花蓮,上人慈藹叮嚀,邀約萬人浴佛的規畫,盡力就好不要有壓力;聽到其他國家不藏私地分享推動志業的好方法,也要多多學習。感恩上人對弟子的貼心,每每思及,勇氣倍增。

當賴索托政府致力於脫離貧困的同時,我也祈願賴索托平安長長久久、天下無災難!

 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