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東西都有用
撰文.袁瑤瑤 攝影.阮義忠
百看不厭的好風景
隨師行腳多年,最難忘的就是全臺各地的慈濟環保站,環保志工的純樸、直心、與上人之間的互動,都是百看不厭的好風景。參照當時筆記與阮師兄拍的照片,場景鮮活一如昨日。
二○一○那年,上人在秋季兩度出門探望環保菩薩,九月從臺北往南,十月從花東往高屏,總共看了不下七十所環保站,有的在田邊、山間,有的在樹下、路旁、深巷、港邊。老人家在豔陽下徒步,於窄梯間上下,辛勞可想而知;傍晚回到安單處卻總說:「我今天走透透、看透透、聽透透,好歡喜啊!」
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一分精誠也可產生意想不到的大功德。一九九○年,上人在臺中的「幸福人生」講座中呼籲大眾「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」,聽眾中有一位楊小姐當真付諸行動,將紙箱、舊報紙的回收所得捐給慈濟。
受啟發的人紛紛投入,粒米成籮、滴水成河;二十四年後的今天,除了世界各地的慈濟分支機構,僅臺灣就有五千多個環保點、近八萬領證環保志工投入資源分類、回收。回收所得支持大愛電視臺,讓清流繞全球;寶特瓶還原製成毛毯,運往海內外受災區域的數量已達八十六萬條。
環保站裏的故事說不完,剛強的人變柔軟,奢侈的人變節儉,視障者、喜憨兒都可以在這兒找到一片天,變得開朗、積極的憂鬱症患者更是不計其數。在資源分類、去蕪存菁的同時,他們剔除了煩惱,找到了人生的智慧。
活的環保教育站
志工們在有限的空間發揮無限的力量,敦親睦鄰、宣導環保、帶動社區。每處環保站都別有洞天,每個角落都是智慧的顯現,大家因地制宜、克儉克難,各有各的妙法、創意,老樹枝幹上有專修腳踏車的樹屋,廢棄貨櫃內赫然是藏寶閣。臺北觀音山環保站還精心闢出了一個「想師園」,在這兒看到的環保菩薩,除了老師、工程師,還有詩人、音樂家。
在全臺五千多個慈濟環保點之中,有兩百多個面積、規模較大的也是教育站。許多國家的人來此取「環保經」,聽志工們分析物資結構、講分類應用,老菩薩們雖不會講,卻能用唱的,讓參觀的人聽得津津有味、欲罷不能。
環保站裏的老人家,六、七十歲的很多,八、九十歲的也不少;上人時常讚歎,他們一輩子貢獻給兒女、家庭,人生剩餘的時間也不空過,用來奉獻給社會、人類、地球。每天跟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,動動手、健健身,腦筋也靈活了。
「環保志工其實最懂道理,彎腰撿垃圾需要勇氣,長時間的投入需要毅力,回收所得支持大愛電視。這是教育,是環保的典範。」
許多菩薩本身就是一個活的環保教育站,他們直心直語、心寬念純,以身說法,告訴我們,什麼是信念,什麼是恆常不斷的堅持。他們以經驗與德行教育我們,若要子孫好、下一代好、地球好,「做就對了」!
歡喜到不會講
上人不只一次地表達了對環保菩薩的不捨,想到他們雙手粗糙,想到他們有的做到皮破、血流,甘願守在垃圾堆裏,聞著惡臭,一做就是二十多年……
許多菩薩在一開始都是一個人默默地做,自己搬、自己扛、自己拖。無論颳風、下雨、日曬,他們毫不懈怠,每天不間斷地做,做到讓周遭的人無法冷眼旁觀、無法不跟著一起做。有緣人被善的大磁場吸引、聚集,有錢出錢、有力出力;有土地、空間、工具的提供資源;有創意、能組織的人提供想法;讓菩薩們終於有一天能樂呵呵地形容:「我們從路邊攤做到開店面!」
他們說,做環保,沒煩惱,真歡喜,歡喜到不會講;見到上人,就好像是看到天上掉下了禮物。上人拿起麥克風,字字句句都是愛:「師父的心情也是這樣啊!歡喜就是好事,看到這樣歡喜,摸到這樣歡喜,聽到這樣歡喜。人家說,祝你事事如意,事事如意就是歡喜;見聞、接觸都是歡喜,就是稱心如意的時刻。」
環保二十周年慶時,上人一站一站地走,為心愛的草根菩提們帶來工作手套、竹炭護腰以及大愛感恩環保紗製成的polo衫、工作褲:「師父這一世不為什麼,只為人群。你們為人類造福,是師父的寶。你們的福就是師父的福,你們祝福師父,就要把自己的身體顧好。」
上人殷殷叮嚀,坐久了腰會痠,彎腰、搬重的東西都要把腰保護好,因此每天都要戴護腰。聽到「師父給你們撐腰」,環保菩薩個個樂不可支!
歡喜啊,歡喜,歡喜到不會講!
所有東西都有用
「環保站在哪裏,我就在哪裏講;雞寮、豬寮都有,很有趣。」上人跟無法隨師的弟子們這麼說。還有些環保站的所在地原本是土雞城、釣蝦場、電動玩具店,但慈濟人一來,就把哪裏變成了積善造福的寶地。
儘管大部分環保站都十分簡陋,卻被整理得非常乾淨。埋頭工作的每個人看起來一點也不熱、不累,好像身處清涼地。專心工作的人,心無旁騖,看起來如同禪定。上人常說,要多用心。意義不只是心要專、心要細,還真的是要去「用」它。心的力量不可思議;環保志工全心投入工作,還會夢到上人告訴她,哪兒有成堆的廢棄紙箱等著她去拿;醒來循線找去,果然!
「道理不是用說的,是做出來的。為了顧地球、淨化人心,必須要有妙法。用說的沒用,要用做的。」上人開示:「聽到師父說的好話,放在心裏、用出去,這就是回收。不用,丟了它,就是垃圾。環保站裏沒有廢物,所有東西都有用,回收、再製後,都可繼續發揮功能。所有東西在開始時都是寶,就像每個人原本都是清淨的;我們可以自我回收,不斷精進。」
許多人小時貧窮、苦難,長大了走入社會,很拚、很成功,但成功後卻迷失了。上人說,上一代人有經濟之苦,這一代的許多人物質充裕,卻飽受人生方向迷失後的心靈之苦。心安是智慧,歡喜就是福。為了下一生,我們現在要寫劇本,做得心安、歡喜,就叫做功德。
一站又一站,弟子們聆聽教誨,依依不捨地恭送他老人家前往下一站。臨上車前,上人頻頻回望,彷彿在說:「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!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