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七日 福慧雙修

9.17《農八月‧二十四》
【靜思小語】付出修福,聞法修慧。
擴善效應,息惡效應
藥師法會中,上人勉眾把握當下因緣,福慧雙修。「付出修福、聞法修慧,還要不斷招募人間菩薩。人多、力大,福就大,人間愈平安。」
與鳳凰網廈門站董事長鄭靜怡女士談話,上人說明創立慈濟志業的發心:「我是一介出家人,為何要走入滾滾紅塵創立慈濟?因為佛陀教導慈悲——大慈,願天下祥和,人人平安幸福;大悲,『人傷我痛,人苦我悲』,與天下共生息。慈悲,就是學佛的基礎。」
當初看到社會上老、病、貧、殘等苦難,上人心生不忍,就從「慈善」做起;陸續應社會所需,發展出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。
「慈濟雖然是佛教團體,但是不分種族、國籍與宗教,利濟天下蒼生。曾經為海地修繕強震後毀損的天主教堂、援建天主教學校;也曾協助印尼重建受災毀壞的清真寺、在菲律賓海燕風災災區修復教堂……讓人心在災後有宗教可依靠。」
現在社會問題複雜難解,媒體又為收視率,聚焦報導社會負面現象;上人憂心此狀況會讓收視者模糊是非,覺得做壞事沒什麼大不了,惡的效應因而愈來愈擴大。「期待媒體善盡責任『報真導正』,多報人間美善事,增強正向的善效應。」
工作均衡,心理平衡
與宗教處同仁談話,上人強調,能言善道未必能領眾,有德行者才能真正服人。
「培養人才,最重要的是成就其品德,讓人人都具足『才』與『德』。」上人教眾以開闊的心胸,廣納各界人才。
「每一個人都有無限的潛能,經過後天的教育與發展,各有不同的專才;要慈悲等觀,帶動人人在工作中修行。工作均衡、心理平衡,懂得自我管理、懂得帶人,才能真正培養出好人才。」
如同用刀割水,永遠不斷;上人表示,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。「雖然有分明的組織架構、各自負有責任;但是,在我的理想中,各單位都是共同體,精神理念要合一,共同學習、成長。」
佛法浩瀚,道理深廣,上人期待每一個人都能深入佛法而開闊心胸,才不枉過此生。
「『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』不只是佛陀的心懷,也是佛陀教導眾生的法。期待佛法普被全球,人人擁有開闊、寬廣的心懷,如此就能救世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