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四日 心境四季如春

9.14《農八月‧二十一》
【靜思小語】時時生好念,時時做好事,時時結好緣。
慈善訪視,深入心門
慈濟由慈善志業起始,訪視是慈善根本。上人於東區「訪視教育訓練」會中開示:「苦難眾生,就是人間菩薩修行的道場。既發心立願要當菩薩、拔除眾生苦難,除了有慈悲心、愛心,也要有智慧。」
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。上人叮嚀,訪視要評估案家各方面的需求,補助不只是解除眼前的困難,讓生活得以溫飽,也要透過助學,讓下一代的人生有希望。
「慈善訪視走入一個個家庭、看見一個個人生,種種境界都是菩薩的修行道場;要用感恩心付出。不只走入他們家門,更要運用方法開啟他們的心門。」
上人以農夫種稻為例,在田裏播下種子,只要持續不斷耕耘,終能有好收成。「有做就有得,不做就不得。要持續造福人群,才能與法相應、契機入理,在人群中成長慧命。」
恆持初心,恆持正信
墨西哥一戶人家信仰撒旦教,日前在家祭拜撒旦,祈求保佑家人免於地震毀滅;儀式進行中,家中五歲男童不肯閉上眼睛,家人認為他對撒旦不敬,竟聯手挖去他的雙眼……
「要正信,莫邪信。」雲嘉南區「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」圓緣,上人引述此新聞教眾,正信的宗教不會教人迷信;人生若缺乏正信,將陷迷茫無明的危險中。
「佛陀教導眾生去除煩惱、圓融人事,引導人人朝正確方向前進,讓人生得以圓滿;未曾教人祭拜才會平安、得福。有正確的信仰,心正、道正,自然邪氣不侵,何須擔心鬼怪來作弄?」
聽聞眾人分享投入慈濟前後的人生轉變與心念轉換,上人致勉,有緣行菩薩道,改變過去人生偏差,要謹慎照顧好一念心。
「天候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輪替,心境則要四季如春,在菩薩道上恆持初心、恆持正信,堅定信心,讓道心正念生生不息。」
上人籲眾把握因緣,日日薰法,深入靜思法脈,力行慈濟宗門。「心中有法,就能時時生好念、時時做好事、時時與人結好緣。人生不偏差,慧命即能與時增長。」
領眾皈依時,上人開示「皈依」意義——「『皈』,是『反』黑歸『白』,過去錯誤的觀念,現在要趕緊改過,從此『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』;『依』,是依靠,要依尋佛陀的教法,信受奉行。」
上人教導,「皈依佛」,才能「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」;「皈依法」,讓佛法深入內心,才能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;「皈依僧」,將出家修行者傳的法運用在生活中,再將法傳給他人,才能「統領大眾,一切無礙」,引導人行往正確方向,重建社會倫理道德。
「皈依三寶,也要相信自己有『自性三寶』——人人本具佛性,然而這分清淨佛性,卻被層層無明煩惱覆蓋;必須用很長的時間體悟佛法、在人群道場中磨練修行,才能去除無明、增長智慧。」
年底受證後,大家將成為委員、慈誠的一員,肩負「佛心師志」;上人勉眾:「將人間路鋪平,連接菩提道,才能靠近真如本性,找到『自性佛』、體會『自性法』,成為身心清淨的『自性僧』。」
度人,照顧初心
「培訓到受證的過程,是對品行的把關。」與資深慈濟人談話,上人叮囑,要度人、接引人間菩薩,也要「覺有情」,不能過於僵硬。
上人表示,有些培訓委員身罹重病,仍盡心參與課程且發願盡形壽付出,只是身體狀況沒有辦法,所以要盡可能給予支持與成就。
「人人本具佛性,難得一念善種子萌發,必定要用心照顧。能廣泛照顧他人道心,也是修行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