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日 誠正信實,覺有情

9.6《農八月‧十三》
【靜思小語】待人以「誠」,「正」直深「信」,腳踏「實」地。
堅守從醫初心
慈濟人醫會年會明日起將於花蓮靜思堂舉行四天,近日各國成員陸續返臺。早會時間,上人欣見海外大醫王雲來集,期許大眾切磋交流,加強從醫的使命感、提升大愛能量。
「人世間,生命最有價值,身有病痛無法健康生活,讓人感受最苦。如何保護生命?要靠醫、護、藥、檢組成完整的醫療系統,聚合愛的能量,及時為人拔除苦難。」
上人表示,病患求醫時,總期待醫療解救病苦;若醫療人員冷漠對待,讓其感受到不好的言語態度,則苦上加苦。
「生病或面臨死亡,讓人覺得害怕;生死相隔,家屬悲慟的『愛別離苦』也很苦。因此,身受病苦、心靈惶恐不安之時,很須要醫護人員貼近膚慰、以愛關懷。期待大家都能守職志──守持初發心,以醫療為志業,發揮從醫救人使命感,不只醫病,還要醫心。」
上人勉眾提起使命,用自我生命走入病患生命、搶救其生命,以無私大愛共同「守護生命、守護健康、守護愛」。
奉行誠正信實
菲律賓慈濟人醫會成立至今已二十年,早期經常舉辦大型義診,在克難的環境裏也能合團隊之力為病患開刀,挽救很多性命,也改善許多貧病人生。
與菲國慈濟人談話,上人肯定志工出於使命、立下志願,無私付出。「以慈悲等觀、平等尊重的愛心,不分種族、宗教、階級、貧富,用心盡力去救助、呵護每一個人,這就是修行的最高層次。」
與新加坡慈濟人談話,上人重申「誠、正、信、實」是慈濟人必須信受奉行的法。
「待人以誠,『誠』是虔誠、誠懇;『正』是正直,要用開闊無私的心胸,正正當當做事;『信』則是相信、信任,要深信佛法、言而有信,且信任他人;『實』是腳踏實地,做人做事實實在在。人人以誠正信實相互對待,就能培養出『覺有情』的清淨長情。」
上人說明,佛陀是宇宙大覺者,以慈愛心對待眾生;學佛,就要以佛心為己心。「佛心,就是覺悟的心,要用『覺有情』對待每一個人。」
《法華經‧信解品》的「窮子喻」,敘述長者子「年既幼稚,捨父逃逝,久住他國,或十二十,至五十歲」。上人解說,孩子自幼離家流浪,經過十年、二十年,乃至五十年,這些數字都有其道理──「十」譬喻天道,「二十」譬喻人道,「五十」譬喻五道。這段經文表達眾生常在天、人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五趣輪迴,如同流落他國,遠離佛心佛性。
「眾生就如幼稚無知的孩子,『背覺合塵』──背離了清淨覺悟的本性,用煩惱重重的凡夫心造作業力,在污濁塵世間隨業輪迴。佛陀以耐心、愛心、悲憫心接引,要讓眾生『背塵合覺』──從充滿煩惱的凡夫境界,回歸清淨覺悟境界。」
上人勉眾用心體會法義,加強行善與行孝;與人互動、為人付出,都要出於至誠之心──對待貧病老者,就如侍奉自家長輩般盡孝心;對待年幼的孩子,也如照顧自己孩子般愛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