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間仍有美善
撰文‧顧佩珍

我們期待透過跨越國界與信仰的關懷,
讓他們體認到這個世間仍有美善的人事物,
對周遭的朋友乃至陌生的人也能釋出善意。
敘利亞持續內戰造成數百萬人流離失所,已成為近期世人矚目的國際議題。這些難民的家究竟在哪裏?回家之路是否仍然存在?
此次發放中所接觸的敘利亞鄉親,共同特徵是父母為了給孩子一個未來,忍著淚水、冒著生命危險奔向自由,但共同處境卻是「寄人籬下,苟且偷生」。為維持生計,家庭成員無論大人甚或年幼兒童都到工廠擔任臨時工,這些工作薪資微薄,土耳其幣一里拉約新臺幣十一元,成人月薪一千兩百里拉,童工則是六百到八百里拉。
當拖著疲憊身心回到家,因收入有限,租屋狹小,加上家中成員眾多,十分吵雜,連要好好休息都有困難;再加上過度勞累,通常食欲欠佳。內外壓力交迫,長時間的身心煎熬,真是苦不堪言。
父母原想給孩子好的生活而離鄉,卻讓他們分攤家計而失學,心中往往自責。但不幸中也有大幸,他們在經歷各種不幸遭遇之後,有緣認識、接觸到當地慈濟人,不但暫時解除經濟困窘問題,下一代教育問題也得到了解決。
穆斯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:「布克拉、引下拉!」這句話意味著:「一切就看阿拉的安排。」其實這句話與佛教的「一切都是好因緣」的意思很接近。主麻教授找到同樣是穆斯林又是慈濟宗門弟子的胡光中師兄、周如意師姊,共同研擬了濟助敘利亞鄉親的構想,加上相當感佩上人的蘇丹加濟市教育局長全力協調、安排,讓出當地宗教學校下午沒上課的空檔給敘利亞鄉親的孩童上課,更感恩蘇丹加濟市市長全力支持,方能成就這一大事因緣。
有位助學生分享說,她曾經夢見古蘭經第二章「黃牛章」,夢中遠方具備愛心的人前來幫助,沒想到不久後就美夢成真!
一位媽媽手上抱著一歲半的兒子,對我們說,先生沒有固定收入,兩個較大的孩子只能被迫去打工,維持一家八口生活;當主麻教授告知,臺灣來的慈濟人希望可以幫助因經濟而中斷學業的孩子,會發放等額工資的生活補助金讓他們回校念書,「我心中充滿懷疑,這可能是要來騙我們的,所以我堅持不讓孩子辭去工作。沒想到我的鄰居告訴我,真的領到了!」
「我無限的懊惱與自責,只因為我的私心、只因為我不相信慈濟,讓年紀較大的兩個孩子再一次失去讀書的機會。我真的很對不起孩子,我該怎麼彌補這過失?」我們去其他家庭訪視時,也發現類似的問題。媽媽愧對於貼心的孩子,也努力爭取再有一次就學機會。
孩子們在逃難過程中,心中難免烙印諸多負面形象;期待透過慈濟的助學計畫及人文活動,讓他們體認到世界還有很多美善的人事物,感受到跨國、跨宗教、跨語言、跨族裔之大愛,相信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後,也會對人間存有美善之印象,對周遭的朋友乃至陌生的人永存感恩、善解之心。
回想我在尚未加入慈濟前,就已經因為工作必要走遍中東各國,當然土耳其伊斯坦堡也是常造訪之處,但是怎麼也預料不到會在此地結下如此美善因緣,當然感恩上人、感恩慈濟、感恩眾多的師兄姊,更感恩土耳其、敘利亞的鄉親們,讓我們共同成就了此項因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