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00期
2016-11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大地保母
  特別報導
  助人線上
  高雄志工人物誌
  書摘
  同個屋簷下
  寰宇慈濟
  慈善國際‧印尼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健康百寶箱
  聞法札記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00期
  倖存者療癒之路
撰文‧史蒂芬‧豐巴(Stephen T. Fomba) 攝影‧蕭耀華 翻譯‧陳麗如、陳玉玲、林梅英

科因杜社區的伊波拉遺孤,在善心人士收養下接受教育。這群小孩也曾感染病毒,雖得倖存,但治療伊波拉和失去雙親,對他們身心構成極大的影響。

 

蔓延兩年的伊波拉疫情終告結束,
人們重新回到貧寒歲月;
在匱乏食糧、醫療、教育的環境中,
療癒之路亟需各界長期關注。

 

我的家鄉「獅子山共和國」,被全世界公認是礦產資源相當豐富的國家之一;但實際踏上這塊土地時,您就會發現我們並非如外界所想像的那樣。從長達十一年的內戰,到近年來蹂躪人們的伊波拉病毒疫情,在這片土地上,滿滿是飽受摧殘的痕跡。

一九九一年到二○○二年間,毫無意義的內戰奪走成千上萬生命,還有數千人遭受被截肢的殘酷對待。叛軍採取恐嚇策略,嚇阻人民參與政治,特別是讓他們不敢去投票;用短彎刀或是斧頭執行截肢酷刑前,往往會殘忍地詢問被迫害者選擇「長袖」或「短袖」——「短袖」隱喻砍剁的刀落在手肘以上、「長袖」則是手腕,許多被迫害者甚至也因此失去雙腳。

雖然內戰已結束十四年了,但帶給生還者及被截肢者的苦難與傷痛,仍未撫平。在二○一四年,獅子山共和國更爆發伊波拉病毒疫情,共有一萬四千人感染,近四千人往生。

內戰與伊波拉疫情伴隨而來的代價,是高比例的文盲與普遍的貧窮;在疫後的重建階段,獅子山共和國需要的是各方面的援助。

 

牛頓社區內簡陋的社區學校,部分學童沒有文具學寫字,僅能靠背誦。教育資源軟硬體匱乏,百年樹人之路坎坷。

在邊旦布市(Pendembu)的天主教婦女醫院內,一名婦女憂心忡忡地照顧病童。如同教育問題一樣,獅子山共和國醫療經費不足,仰賴國外慈善機構資助。醫療與教育,是獅子山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,但問題是如何解決。

 西非疫情空前

二○一三年底,伊波拉病毒蹂躪西非多個國家,其中又以幾內亞、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最為嚴重;空前的疫情蔓延,至少造成兩萬八千人染病、一萬一千人死亡。

伊波拉病毒很容易通過唾液、血液、眼淚、尿液等體液傳染,因此住在一起或相互照顧的人,往往難以倖免。

獅子山共和國醫療公衛體系,向來無法正常運作,無從追蹤、辨認、隔離、治療疑似感染者和病患;而種種文化習俗,例如為往生者大體淨身、在家照顧病患而不請醫護人員協助、仰賴傳統療法而非現代醫學等,都加速了疾病的傳播。

證嚴上人除了為伊波拉倖存者祈禱、祈願,同時也請慈濟人動員起來,給予人道關懷。很殊勝的因緣,移民美國多年的我,受託代表慈濟前往獅子山共和國進行援助。

二○一四年底,當慈濟美國總會副執行長曾慈慧與我聯繫、分享慈濟理念,且鼓勵我承擔此志工任務時,學業、家業、事業的忙碌讓我一度猶豫;但深入思考後,我決定承擔,因為這將讓我有機會為家鄉盡一分力、改善獅子山人民的命運。

我與當時的聯合國副祕書長尤姆凱拉博士(Dr. Kandeh Yumkella)討論,如何讓慈濟順利進入獅子山共和國重疫區進行援助,他極力推薦慈濟聯繫兩個救援組織:希利國際援助基金會及天主教自由城明愛會。

經相互溝通與拜會,二○一五年,希利基金會主席鮑勃?希利(Bob Healey, Jr.)與執行董事班傑明帕洛(Benjamin Parra)來到臺灣,與慈濟基金會代表黃思賢師兄及曾慈慧師姊,在聯合國副祕書長夫人菲羅蜜娜‧尤姆凱拉(Mrs. Philomena Yumkella)的見證下,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,將食物、醫療用品、福慧床、毛毯等物資送至當地。

二○一五年三月,慈濟第一次進入獅子山共和國,向倖存者提供協助,希望能終止人們與死亡的接觸。

牛頓社區發放中,民眾高興的領取白米。牛頓社區是內戰時遭截肢的一百五十餘位居民安身之地,如今亦收留伊波拉遺孤,但是相關政府補助資源缺乏。

 

在內戰期間被斷手的貧戶喜獲糧援,與社區志工相互感恩。

當時,伊波拉病毒仍蹂虐著這片土地上的人民,百業凋敝、物資缺乏;慈濟所捐贈的福慧床(多功能可攜式摺疊床),發揮極大效用,它易於消毒,可防禦病毒傳染;沖泡即食的「香積飯」,料理程序簡易又不失美味營養。

糧食的援助,對伊波拉的倖存者、孤兒,以及因內戰而殘障的人們而言,意義重大。

 

婦幼醫療匱乏

伊波拉病毒感染者,在治療痊癒後,政府會發給證書,證明不會給社區造成危害,慈濟援助也以此證明書造冊發放。

雖然有許多類似慈濟的非營利組織給予獅子山共和國援助,但是還有更多的伊波拉倖存者仍等待幫忙。

為此,獅子山共和國政府成立「首要重建計畫」(President's Delivery Priorities),照顧受到疫情影響的人們健康與生計,並結合各方援助機構的合作,追蹤服務執行情況。

即使政府提供相關社會福利,許多伊波拉倖存者仍感效益不彰。主要原因有兩點,第一,是上千位倖存者居住在較偏遠的地區,對外交通聯繫不易;第二,是醫療資源向來十分匱乏,人們一旦患有重症,康復機率幾乎是零。

每年五月到十一月是獅子山雨季,九月發放時,正值雨季,往往一場大雨,泥路變成泥漿路,志工往返途中遇上卡車卡在路上,進退不得,大亂行程。

獅子山共和國政府推動政策,五歲以下的幼童可接受免費醫療照顧,但醫療機構普遍缺乏基本物資,例如醫療手套、藥品、血壓計,更不用說較現代化的醫療儀器;專業醫護人員極度不足,也無法提供正確的診斷。

獅子山共和國的孕產婦死亡率、嬰幼兒死亡率居高不下,一般人甚至將懷孕視同於自殺行為。

生活在這個國度的兒童,必須忍受人類最痛苦的遭遇。許多產婦還沒見到新生兒,就在生產時離開人世;許多孩子活不到五歲,即使能成長,注定要在貧困、高文盲的社會環境中承受更大的苦。

可悲的是,他們的苦難不止於此,雖僥倖未被伊波拉病毒奪去生命,卻成了孤兒。

疫後重建希望

 

在「首要重建計畫」設立前,過去兩年來,慈濟志工與合作夥伴希利基金會、自由城明愛會,以及菲羅蜜娜‧尤姆凱拉女士所創辦的蘭益基金會,攜手站在最前線,多次運送物資前往發放,包括聽診器、醫療用的乳膠手套、蛋白粉、衣服、鞋子等,也讓二十九間醫療機構得以改善設備且重新啟用。

今年,慈濟致贈白米,更獲得來自社會福利和性別及兒童事務部(Ministry of Social Welfare, Gender, and Children Affairs)及「首要重建計畫」人員的讚歎與肯定。由伊波拉治癒者所建立的「伊波拉生還協會(Sierra Leone Association of Ebola Survivors)」表示,慈濟與合作夥伴是第一個給予倖存者援助的團隊;雖然崎嶇顛簸的路況增加了抵達災區的難度,但我們做到了!

 

科因杜發放前合照。科因杜是獅子山伊波拉疫情源發點,疫情慘重。村長表示,很多機構曾來此地勘查,但均無實際援助行動,慈濟是伊波拉疫情穩定以來,唯一到此發放白米的國外團體。

 九月發放時,我們遇到一個令人心痛的個案。已為人祖母的婦女卡迪亞圖(Kadiatu Tarawallie),二○一四年感染了伊波拉病毒,雖然痊癒,卻是全家族唯一的倖存者,所有親人皆因這場疫情而往生。

親吻至親遺體以表追思,是獅子山民間的傳統習俗,卻因此增加伊波拉病毒傳染機率。

卡迪亞圖悲痛無奈地述說著一連串的苦,「怎麼能看著生病的小孩受苦流淚沒有回應呢……」、「如何能看著眼前往生的至親,不去觸摸表達思念……」

卡迪亞圖用衣袖擦著不斷湧出的淚水,說她已經老了,也將不久人世,但兒女和孫子的人生才剛開始,「真的希望可以代替他們死去!」

卡迪亞圖獨居,只靠著鄰居們接濟食物和飲水度日,經常挨餓斷糧;當她收到慈濟致贈的白米,非常開心也很感動,她說會珍惜地省著吃,「這項援助對我的重要性,不是你們所能想像!」

 

跨國攜手傳愛

伊波拉遺孤飽受飢餓與醫療匱乏之苦,還有,被社會忽視遺忘的戰爭截肢者,在貧民窟受苦的居民,無鞋可穿的學生和成人,因為疫情而一無所有的倖存者……慈濟與合作夥伴盡其所能,安慰這些最無助的獅子山人。

從二○一五年第一次援助獅子山共和國至今,明顯地看出人們生活的改善;還有些受助者表示,這分幫助不僅是雪中送炭,更轉變了他們的人生。

二○一六年九月下旬,由曾慈慧師姊帶隊,慈濟人分別從美國與臺灣出發抵達獅子山共和國。在為期一個星期緊湊的行程當中,我們檢視了慈善援助對於人民的影響,看到貧困的學生、孤兒、成年人穿上嶄新且合腳合身的鞋子、制服、衣物;志工發放的白米,讓伊波拉倖存者安然度過沒有收成的雨季。

 

科因杜社區發放後,美國志工曾慈慧與伊波拉遺孤們親切互動。

 

慈濟發放團隊拜訪瓜達魯北市(Guadalupe)天主教九十一哩診所,負責人派翠西.多明尼克修女(前排中)來自西班牙,是家醫科醫師,以虔誠信仰與愛心守護當地度過疫情危難。

 

 

我們走訪衛生單位,去年所捐贈的醫療用品、福慧床、毛毯派上用場;內戰的受害者,也持續接受我們的援助。

雖然隨著內戰和疫情消逝,人們會逐漸擺脫困境,但依我們實際服務的經驗,一致認同教育、醫療、就業機會,是最急迫的災後援助。他們需要機會學習自力更生、自給自足,進而脫離貧困。

長期以來,政府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嚴重不足、教育相關公共建設的停滯,全國超過一半人口是文盲。

在發放的期間,我們深刻意識到文盲問題的嚴重性;大部分接受援助的居民,不會寫自己的名字、不知道自己的年齡,對自己的基本資料一無所知。

居住在貧窮區域的人民,更沒有機會受正規教育;教育援助的重要性,是毋庸置疑的。若是能在這些窮困地區,援建簡易教室、提供課桌椅、課本、閱讀書籍,聘請專業師資,將有助於改善學生及成人學習的環境。

慈濟跨國界與希利基金會、自由城明愛會「攜手傳愛」,已經發揮效益;我們祈望把愛傳延下去,帶給獅子山共和國人民希望!



 

每包十公斤的白米,頭頂兩包、左右手各一包,科因杜貧戶高高興興帶著臺灣來的愛心滿載而歸。

__________

認識 伊波拉病毒

 

伊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嚴重急性疾病,主要傳染媒介為果蝠,與染病的野生動物接觸,也會受到傳染。病例多出現在非洲;人與人之間必須經由直接接觸才會傳染,包括碰觸被感染者或遺體的血液、唾液、嘔吐物、排泄物、汗水、淚液等。症狀包括高燒、倦怠、頭痛、嘔吐、腹瀉與出血現象,致死率高達5成;伊波拉病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可供預防接種,染病後以支持性療法為主。

西非的獅子山共和國、賴比瑞亞和幾內亞3個國家,2013年底爆發伊波拉疫情,2萬8千6百人染病,其中獅子山病例占半數。2015年11月獅子山共和國曾被宣布從疫區除名,後來又出現新病例,直到今年3月,世衛組織與獅子山政府共同宣告疫情結束。據統計,3個國家共有1萬1千3百人因為伊波拉過世。

 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