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日 忍字一把刀

5/8《農三月‧二十三》
【靜思小語】沒有負面情緒,只有感恩心,自然能夠與人和合。
本來就無事
五十位菲律賓慈濟人返臺慶祝慈濟五十二周年,座談分享中,上人期勉把握因緣,發揮祥和社會的力量;要有這股改善社會的力量,前提還是人和。
上人特別強調人要「合」而不是「忍」。還需要忍,是因為對人還存有成見,存有負面的情緒;若能忘記過去的不愉快,用寬廣的心胸面對一切人與事,就不需要忍,自然能夠與人和合。
「『忍』字是一把刀插進心窩,很痛苦、很無奈;若是聽聞佛法能入心,『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』,本來無事,就不會有怨、恨、仇的心態。」
上人說,慈濟人同心、同志願,共同開闢出一條菩薩道,彼此只有感恩,沒有其他情緒;「利益天下人間的好事,需要大家共同來努力;愈多人向善、行善,社會就愈祥和、愈有福、愈平安。」
以真誠相待
聆聽印尼慈濟人報告印尼分會二十五周年慶之系列活動籌備情形,上人叮嚀大家莫忘初心,感念早期投入的人間菩薩,也要感恩現在同行菩薩道的法親,若非有這麼多人會合心力投入,也沒有成就志業的力量。
「莫忘二十五年前,開始在印尼做慈濟的幾位慈濟委員,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,靠著幾雙繡花鞋走出了慈濟志業道路。」印尼早年因為貧富不均、人心不安而引發動亂;幾位居士、善女人默默耕耘志業,一九九八年以後企業家投入,親自參與賑濟貧困居民,志業也穩定推展。
「那時常對幾位企業家說,大家發展事業,無法僅憑自己一人,要感恩員工付出心力,才能讓企業運作。老闆的感恩,要以實際行動表現,真誠地給予援助,員工也會真誠感恩,在工作上更加盡心力。」
上人說,這幾年印尼社會經濟迅速發展,民心安定、國家富裕,這是印尼的福;「但還是要時常提起警惕心,不能因為安穩就鬆懈,要知福、感恩,不斷地引導人向上、向善,編織起菩薩網,可以鋪蓋全球,及時救助苦難。」
聽到師兄資助「大愛麵車」,要開五百個攤位,讓失業、待業的居民以此維生,上人肯定此舉能夠改善五百個家庭的生活:「大企業家多發心,扶助貧窮的人自力更生,促進社會祥和,事業也能在平安的環境中發展。」
印尼四大志業已有穩固基礎,上人叮嚀大家要好好把握;印尼有兩億多人口,國土廣大,不論相隔多遠,都要遍撒愛與善的種子,用誠懇的一念心去付出;持續推動、招募「竹筒會員」,最重要的是養成行善助人的心念與習慣。
「聽到臺灣有慈濟會員說,本來因為與人起衝突而很生氣,想要報復、做不理智的事情等等,卻想到:『我是定期捐款的慈濟會員,不認識的人,我都出錢去救他了,為什麼要跟認識的人結怨呢?』也就打消了惡念。若是人人都能如此,心中無冤、無怨、無恨,社會就能祥和平安。」
上人叮嚀資深者要多精進,新發意者要多接引,「淨化人心,要有因緣度化,就從身邊的親友做起。雖然是運用佛法度化眾生,但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分別,慈濟的宗教觀是人生的宗旨、生活的教育,用真誠的態度,引導、教育大家走往正確的方向。」
開道並鋪路
明天就是慈濟五十二周年慶,來自海內外各地的慈濟人、會眾絡繹不絕,大家在常住師父帶領下虔誠朝山。
眾人回到各定點,誦〈皈依文〉以後,上人至主堂、中庭、慈悲廣場對大家開示:「恭喜大家再一次精進,我也要恭喜自己,能夠行動如常地前來對大家說話。每一個時刻,都要有感恩心,把握當下的因緣,增長福慧。」
「慈濟即將屆滿五十二年,能到國際間這麼多地方撒播種子或是救拔苦難,若沒有臺灣慈濟人打下的基礎,就無法走向國際。」上人說,五十多年前,慈濟委員只有幾位家庭主婦,在人力、物力都極為匱乏的情形下,一步步踏實地做慈善,漸漸地牽引出更多人,也感動自己的家人,將慈濟精神落實在家庭,從家庭的和諧帶動社會以善、以愛為寶。
「感恩在前面開道的人,也感恩後方鋪路的人;自己則要不斷地往前進,繼續開道,接引人來鋪路,凝聚精神、帶動力量,在心靈的大地殷勤耕耘,向天下廣布善種子!」
「『做我們所說,說我們所做』,聞法而能深心信解、力行菩薩道,所做的能感動人,即是以身說法、傳法。感恩大家『如是聞、如是行』,要保持剛才朝山的虔誠心,持續精進!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