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靜思 品味淨斯 靜思書軒誠品信義店開幕
◎撰文.人文真善美志工 攝影.蕭耀華

擁有多項「全球第一」的靜思書軒新舞臺店,
十二年來形塑出心靈加油站的風格;
七月遷移到誠品信義店,
持續推動「閱讀靜思,品味淨斯」,
以好話、書香與溫暖的笑容陪伴人們。
沒有張燈結綵,只有典雅簡樸的靜思文物陳列,三十張座椅,外加一聲聲「您好,歡迎來喝茶!」在靜思書軒誠品信義店揭幕這一天,親切的招呼聲,小小的空間,站著的人比坐著的還多,許多書軒老朋友,夫妻檔、親子檔以及經過的海內外遊客,一起駐足感受歡喜。
這間全球第一百零四家靜思書軒,前身是位於臺北市信義區「新舞臺」一樓的複合式書店,也是第一家走出慈濟會所對外營業的書軒據點。由於今年新舞臺因場地使用權走入歷史,書軒遷移至相距五百公尺的誠品書店信義店五樓,於七月三日啟業。
「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」總經理林天來前來祝福,他期待更多人走進書軒體驗:「這裏雖然占地小,卻是很多人心靈的角落。靜思書軒就是希望大家走進來、安靜下來,能夠思考;臺灣社會需要靜思、需要閱讀、需要更多更多的慈濟人。」
七百場講座指引人生路
「新舞臺店已經十二年了。」靜思書軒營運長蔡青兒訴說著:「我們剛來時,這裏沒有高聳的臺北一○一、沒有誠品書店、板南線捷運還沒開通……這曾是安靜的角落。」
在金融中心匯聚的信義區轉角,二○○二年四月五日成立的這家靜思書軒,為全球書軒的營運確立出一套標準作業程序(SOP),並首先舉辦第一場心靈講座。十二年來,七百多場心靈講座及不定期的讀書會,接引各界人士接觸書香、咖啡香、話語香。
蔡青兒說,心靈講座具有淨化人心、安定社會的力量;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期間,書軒附近許多相關從業人員包括高階主管,來此尋求片刻的心靈沈澱;「我們總是靜靜地陪伴著,適時請出上人的法語分享,讓靜思語引導他們找到自己、心開意解。」有位客人即表示:「你們的笑容真的很溫暖!」
八十二歲的章鏞賡,是新舞臺店的常客,每週二與老朋友來此聚會,「這裏服務的人非常融洽、親切,我們很喜歡這樣的氣氛。」他特別肯定心靈講座,「所邀請的演講者分享的故事,都能啟發他人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好;雖然我們的年齡累積了智慧,但人生總是有缺陷,希望能得到更豐富美好的智慧。」
在電力公司上班的靜思書軒志工侯力瑋,從新舞臺書軒啟業不久,就從路人變成志工,自第一場講座開始持續參與,十幾年來每週必然相約在書軒。「我把這裏當成第二個家。」他說,幾年來看到愈來愈多志工投入,特別是慈青或是小志工,「許多小朋友變乖了,因此接引許多家長加入志工培訓的行列。」
 |
靜思書軒新舞臺店熄燈夜,小志工表演手語「感謝」,感恩所有朋友陪伴書軒成長,這裏就像第二個家。(攝影/張木蘭)
|
小志工傳法接引父母
六月二十八日晚上七點半,靜思書軒新舞臺店熄燈夜,許多人專程「回娘家」,參加感恩茶會;即使只能站在門外張望著,隔著門窗揮手傳訊,也不錯過這歷史的一夜。
夜幕漸漸低垂,活動前,志工們移桌子、搬椅子、架設舞臺。一群身穿白上衣、藍圍裙的小志工集合在書軒外,練習手語組曲;孩子偶爾忘詞、比錯動作,狀況雖然不斷,但志工媽媽還是柔言軟語,一次又一次示範、帶孩子們走位,叮嚀該注意的地方。
「感謝親愛的爸媽,給我擋風遮雨的家……」「感恩」手語歌音樂響起,小學五年級的宇暄不疾不徐,沈穩地隨音樂用手唱出心中的感恩。媽媽吳旻臻視線始終跟著她的身影,臉上滿溢笑容;回憶起宇暄三歲時老是黏在媽媽,她很擔心孩子以後的人際關係,一位慈濟志工建議她帶孩子到靜思書軒當小志工,「從三歲半到現在十二歲,宇暄不但變得獨立有自信,而且愈來愈貼心。」
九年來,宇暄也把書軒當做第二個家,她說,在這裏認識的好朋友,不會比較、計較,一起學習付出,就像家人一樣。「當小志工時,我最喜歡掃廁所,把廁所洗得乾乾淨淨的,人家使用得很開心,我也會很高興。」但是宇暄認為最棒的一件事,就是媽媽也培訓成為慈濟委員,現在母女倆最大的心願就是把家人都帶入慈濟。
新舞臺店在劇場樓下營運成功,也形塑了人文氛圍,更是書軒小志工服務制度成形之處,至今帶領超過四十位小志工,也牽引家人一起做善事、進慈濟。
小志工靳珮祺,二○一一年有一天跟著媽媽臨時進到新舞臺書軒換零錢搭公車,母女感受書軒的氛圍,在店長邀請下加入小志工行列;二○一二年歲末,小志工們入經藏,珮祺也參與了,善良的心感動家人,之後,媽媽隨著她一起茹素,爸爸也很肯定孩子在慈濟「境教」中學到品德教育,夫妻倆投入志工行列。
六歲的珮祺說:「客人坐在那裏,我介紹說:『這是常住師父自己做的淨皂』,他就買很多東西。我最喜歡《靜思語》說的『一個人不怕錯,就怕不改過。』我跟師公說:『要做師公上人的左右手,長大了要當醫生,幫助人』。」
另一位隨著孩子到書軒做志工的媽媽黃莉芳表示,這裏的志工、同仁有耐性地陪伴孩子,讓她很感動,感覺小朋友在一起參與演繹、工作、讀頌經文,有了善的磁場,就不用有太多的教條。
小學四年級的謝冠廷說,讀幼稚園時他成為小志工,剛開始做擦書、掃地、擦桌子的工作,「現在我已經可以清潔廁所、端水給客人,還有參加手語表演。我想繼續當小志工,因為能學習到更多,也懂得尊重別人,服從別人的教導。」
他的姊姊謝冠儀也對書軒充滿感情,「上國中後,步調很快、壓力很大;心情低落時,我會請媽媽讓我到書軒看本書,把自己的心調整好。這裏是放鬆沒有壓力的地方,讓我感覺像回家。」
擾攘人間的心靈加油站
十二年深緣,熄燈夜雖有滿滿不捨,但眾人相約把新舞臺店人文氣息帶到誠品信義店。新的場所新的使命,蔡青兒邀請大家來此點一杯茶,讀一本好書;她特別介紹純白色的茶具組,是精舍德慈師父磨破手皮所換來的精緻陶瓷作品,每一杯茶都有師父的慈悲心。
擔任靜思書軒志工多年的陳阿桃談及,每次使用淨皂,都讓她有滿滿的感動:「因為精舍師父的用心研發,才有這麼清淨的東西可用,不會污染水源、土地和空氣。」
「靜思書軒是心靈的加油站,讓忙碌的現代人有個喘息的地方。」陳阿桃續言,上人的法是這麼好,如果只有慈濟人自用太可惜了,應該好好推廣,讓更多人殷勤服用這帖「法藥」,以達到淨化人心的目標。
七月初,這個充滿人文書香的心靈補給站,重新在東區點亮。這天,來自香港的客人經過書軒誠品信義店門口,看到門口陳列的《靜思語》而駐足,蔡青兒向他們問候,得知他們曾住過礁溪一處飯店,看到四國語言《靜思語》印象深刻,便留心在書店尋找。「在誠品三樓找到三輯《靜思語》,但仍未看到四國語言版,走錯樓來到書軒,終於找到了!」夫妻倆歡喜表示,以後到臺灣一定會再來書軒走走。
就如牆上的大幅海報上的「閱讀靜思 品味淨斯」,靜思書軒誠品信義店希望成為熙攘臺北東區的亮點,用心扮演「淨化人心,守護大眾慧命」的使命。
 |
▎靜思書軒 誠品信義店 ▎
地址:臺北市信義區松高路十一號五樓 營業時間:11:00~22:00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