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一~二十三日 天天都是地球日
◆4‧21~23《農三月‧十六至十八》
【靜思小語】莫以善小而不為,莫以惡小而為之;結合人人小小動作,就是改善世界的大動作。
身在福中,莫消福
早會時,螢幕播放馬來西亞境內的緬甸裔難民,老弱婦孺在垃圾山討生活的畫面。因為國家政治動盪,這群緬甸難民被迫離開家園,流落異域;由於不具合法身分,不能打工賺錢,很多人只能靠撿垃圾維生,人生唯一的目標是「活下去」。
馬來西亞慈濟人二○○四年十月開始,與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(UNHCR)合作,對境內的緬甸難民提供幫助。互動三年下來,進一步開辦「難民兒童基本學前教育計畫」,讓孩童有機會受教育。
在聯合國與慈濟合辦的教育中心,有一對十五歲的雙胞胎兄弟,父親幾年前往生、母親體弱多病,雙胞胎必須扛起一家七口的生活重擔;不論晴雨,每天騎腳踏車到處拾荒。教育中心成立後,兄弟倆終於有機會上學,他們比別人更用功,放學後先趕去工作,再回家做功課。
上人稱讚:「他們很辛苦,卻也很守本分。兄弟倆的願望是受高等教育,當一名工程師。足見其很有志氣,值得栽培!」
全球糧食價格持續上漲,上人憂心將有愈來愈多貧窮孩子,要在垃圾堆裏討生活。「只要我們看得到、走得到、手能觸及,就要拉他們一把!」
貧者生活難以為繼,卻有人浪費無度,製造許多垃圾。「慈濟環保志工,同樣長期與垃圾為伍,卻是『拾福』——將垃圾變黃金。」上人呼籲人人惜福儉約,更要疼惜苦難人。
克勤克儉,愛地球
二十二日是世界地球日,熱鬧繁華的台北東區商圈,晚上八點有超過五百家商店同時關掉招牌燈十分鐘,響應慈濟關燈減碳行動。
「慈濟人的每一天都是地球日,將關懷、拯救地球的心念化為行動。」早會時,上人肯定慈濟人用心宣導,讓人人負起一分保護地球的責任。
「莫以善小而不為,莫以惡小而為之。做好事不要輕視其微小,結合人人小小的一個動作,就是改善世間的大動作!」
上人說起菲律賓馬尼拉慈濟人經常前往關懷、幫助的「夢鄉村」。當地居民非常窮困,生活困難;慈濟人除了在物資、醫療上予以濟助,也開導他們的心靈,鼓勵他們響應「竹筒歲月」。
「剛開始,他們認為自己都需要人幫助了,怎麼有能力去助人?慈濟人講述粒米成籮、滴水成河的觀念——一滴水匯入大海,永不乾涸;集合人人的小善,能成就一股救人的大力量。
推行幾個月後,日前村民「竹筒回娘家」,將其中銅板倒出,竟然裝滿了兩個大甕!「如此窮困的人,人人每日積存二十五分錢,點滴集合起來,也可以救人!看他們臉上綻放笑容,洋溢助人的快樂,這就是『濟貧教富』的最佳教育。」
上人強調,「竹筒歲月」的克己、克勤、克儉、克難精神,從慈濟創始以來,四十多年如一日;勉眾以同樣的心念推動環保,疼惜地球。
「搶救地球,要先搶救心靈。要以戒慎虔誠之心惜福愛物、疼惜大地,不再使大地受毀傷!」
保身養德,齊齋戒
「人人素食,不只人體的小乾坤能清淨健康,更重要的是,能恢復大乾坤的生機,實是『保身養德』的行動。」二十三日早會時間,上人表示,減碳行動不是一日一時,應是終身、長期之舉。
為了供應人們肉食所需,畜牧業必須砍伐樹林開闢牧場、種植牧草;動物排洩物釋放大量二氧化碳,污染空氣也污染水源;更因大肆砍伐樹木,減少了清新氧氣產生……上人指出,人類肉食實在危害環境甚深。
為保護地球環境,「素食」已成為全球最新潮流。「莫以為只有一個人素食,有什麼用?若每個人從自身做起,進而影響更多人,就能產生大力量!」
上人期許人人克服享受的心態,從日常生活中每個微小行動做起,淨化身心、淨化地球。
慧命教育,代傳承
與泰國清邁慈濟學校校長等人談話,上人指出,慈善與醫療都是出自於「愛」,教育更需要施予愛。
「一個學生出自一個家庭,無數家庭組合成一個社會。所以社會的希望,就寄託在每一位學生身上。」
上人表示;醫療挽救人的生理疾病,再如何也不過是幾十年的生命;教育使人成長慧命,能在社會上起良善作用,影響長遠。故師長們務必要穩固慈濟人文校風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