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日 三法寶,救地球
◆4‧13《農三月‧初八》
【靜思小語】敬天,不製造廢氣污染;愛地,不讓大地受毀傷。戒慎、虔誠、合心協力,拯救地球危機。
人能破壞,也能拯救
「地球不斷受毀傷,導致四大不調、蒼生受苦難。我們能救嗎?能,人既能破壞,也可以拯救!」早會時間,上人指出,只要人有覺悟,不再任意破壞、污染地球,且人人付出一分心力去愛護,危機並非不可挽救。
「首先要『戒慎』,其次要『虔誠』,再者要『合心協力』——運用這三種方法,才能緩和對地球的破壞,使天下災難減少。」上人表示,台灣無以為寶,以「人善、有愛」為寶,亦以「人人做環保」為寶。
為緩和地球暖化危機,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提出「不吃肉、騎單車、儉約消費」的呼籲,與慈濟長年推動的素食、惜福不謀而合;上人更進一步強調要「敬天愛地聚福緣」。
「敬天,就是不製造廢氣污染;愛地,則是不讓大地受毀傷。人人敬天愛地、時時做好事,自能聚福緣。所謂『好事』,即少浪費、多惜福、多付出!」
有愛、有志,力量大
「慈濟醫學教育無所求,只期待培養出對生命有真誠、有愛的熱情醫師。」與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及多位慈大醫學系培養出的年輕醫師談話,上人勉眾懷抱真誠的愛,了解生命價值所在。
「醫師對生命必定要有真誠的愛。若著眼於功利,個人的生命價值也只能用那一點點金錢來衡量。」上人強調醫療不只是「功能」,還要有「人文」。
花蓮慈院杜詩綿、曾文賓院長等醫界前輩曾分享,過往在當住院醫師階段,總希望能多接觸、照護病患。上人慨嘆:「現在部分年輕醫師不是這樣,他們怕承擔、怕工作多、怕值班等等,較不能耐勞。」
人生方向若毫釐偏差,可能造成千里之錯。上人期許慈濟培養出的醫學生要有「定力」,不被外境的名與利所誘惑。「最重要的是,能對準人生目標,建立起正確生命價值觀。」
接續與大愛台幾位主管談話,上人表示醫師搶救生命,人文工作者負有淨化人心、搶救慧命之責,使命更重;期待大家務必「有志」且方向一致,如此「救心」的力量才會大!
將「法水」化成「法髓」
「人生,扣除由社會供應、父母養育的求學階段,還有多少時間能回饋社會,為人群付出一己之力呢?」
第四十四期中南區「企業家靜思生活營」圓緣,上人與眾分享「人生經濟學」,指出人的一天有三分之一在睡覺,吃飯應酬又扣掉好幾小時,許多人休假還要去打高爾夫球、觀光旅遊……時間就這樣消耗掉了。
「有些生意人汲汲營營於賺錢,然而賺再多錢也不滿足;再加上為了名利地位明爭暗鬥……日子實在不好過。期待人人去除貪婪之心,多服用『慈濟四神湯』——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,就能輕安自在。」
上人致勉大家不只捐錢,更要投入利益眾生之事,有付出才會有心得。「『富中之富』,是有福的人生;然而『貧中之富』更是難能可貴!所以,我尊敬富中之富,更珍惜貧中之富。期待人人皆富有愛,並能落實在人與人之間。」
憂心世界糧食危機,上人在「花東幹部精進研習營」圓緣時,勉眾敬天愛地、知福惜福再造福;不但自己要做到,還要積極宣導人人「克己、克勤、克儉、克難」。
「假如現在不惜福、不修福,待福享盡,將來可能有錢也買不到米糧……大家真的要提高警覺啊!」
要「有法度」,是上人近來對慈濟人的期許。「我每天都『自我回向』——收看『靜思晨語』、『人間菩提』。易言之,我自己說出去的話,還要『回向』回來。」
上人開示,「回」就是吸收進去,乃「回己」;把法再給別人,則是「向他」。「回己向他」就是「回向」。
「法聽進去、再用出來,能使『法水』成為『法髓』——水能滌垢,髓能造血,意即成長慧命。當自我慧命成長了,才能進一步去度人!」上人以此殷勉眾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