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大陸 追尋減碳節能另類第一
◎撰文‧李委煌 攝影‧顏霖沼
曾被喻為「世界工廠」的中國大陸,
近年火速成長的經濟是世界矚目焦點;
然而,也付出驚人的環境成本——
煤炭、石油、鋼鐵消耗量全球第一,
二氧化碳排放量直逼美國,居世界之次;
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,排放量冠於全球……
要達到「節能、減排、降污」的友善環境目標,
根本之道是引導人人「惜福」,
把資源分類回收的「舉手之勞」,
視為刻不容緩的「環保大事」。
有一群市井小民正彎下腰,
用雙手承擔起這個使命!
一九七○年代中期,中國大陸實施經濟改革開放政策;近三十年來,經濟發展與外商投資持續發燒,成為全球最大且具潛力的市場——經濟年平均成長率超過百分之十,進口原料、出口成品量冠全球,近兩年更從「世界工廠」躍升為「世界市場」。
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排放的經濟發展,得由環境付出驚人代價。二○○七年六月,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發布〈二○○六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〉,指出全國生產總值比上年增加十分之一,然能源消耗成長超過九成,工業廢水、廢氣和廢棄物的排放和污染量與日俱增。污染遠遠超過環境承載能力。
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指出,中國大陸每年因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,相當於一千億美元,大約是國民生產毛額(GDP)的百分之六。全球空氣污染最嚴重的二十個城市中,大陸就占了其中十六個。
●
「資源回收加工」在中國大陸是一項龐大產業——再生資源的進口和利用,占全球再生資源貿易量三分之一;境內從事回收的企業達五千多家、回收網點十六萬個、回收加工廠三千多間;對於廢紙和廢塑膠的再生利用,更居全球之冠。
然而,對許多大陸民眾而言,回收是產業,並不是生活習慣。教導民眾明辨「垃圾」與「資源」,建立隨手分類回收的習慣,是人人都做得到的舉手之勞,卻對改善環境惡化有大助益。
走進風土民情與宗教信仰近似台灣的福建南靖、福鼎,以及台商眾多的繁華大上海地區,我們看到一群純樸的市井小民,不輕一己之力,奉獻身心「做」資源回收;此舉正感動並帶動愈來愈多人,朝「友善環境」的目標上路——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