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洛瓦底江 巨浪下的嗚咽
◎撰文‧黃濟崇、駱輝堯
強烈熱帶氣旋「納吉斯」,
五月二日晚間重創伊洛瓦底江三角洲,世界穀倉一夕間變成汪洋;
全國半數人口受災,死亡或失蹤十餘萬人,百萬人流離失所。
佛國子民,脆弱的生命在風雨中飄搖……
【世界穀倉受重創】
緬甸素有「世界穀倉」美名,曾是全球最大稻米輸出國,主要產區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(Irrawaddy Delta)。豐饒之地,五月二日遭強烈熱帶氣旋「納吉斯」重創,掀起巨浪直衝內陸四十公里。由於人口稠密、地勢低平並無山脈樹林緩衝,官方估計死亡與失蹤人數超過十三萬。災情之重引起全球關注,以「被死亡籠罩」形容。
緬甸軍政府嚴格管制外國組織進入,有限的外援,多被分配在第一大城仰光;南部災區封鎖如與世隔離,災後一週仍有三萬具遺體未能獲得安置。
慈濟志工來到在距離仰光四十分鐘車程的桂丙村,看到災戶正在復建——試圖以人力把傾斜的房子拉正。平原上積水未退、稻種流失、水牛溺斃,不知何時能復耕。
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,緬甸受災最嚴重的五個省,稻米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二;這場災難使得全球稻米供應市場緊張的狀況加劇。
【災後餘生】
風災造成百萬人流離失所。仰光東邊的鳥東賓村(Nyaung Thon Pin)一千兩百三十五戶人家,遭強風吹毀的全倒及半倒房屋即高達八百間;但災民仍感慶幸,因為沒有人往生。
村內超過八成災戶已著手重建,就地取材蓋屋子,孩子們也搬來泥土準備砌牆。男主人在屋頂維修,女主人在屋內整理,一家大小守護著家園。
【富饒中的貧窮】
竹片屋(Tie)是鄉間常見的民居,以竹子壓片編成、屋頂鋪上椰葉,簡簡單單就是安身立命之處。一小片牆的費用為六元緬幣(kyat;約美金一元),但對許多家園全毀的災民來說,仍是沉重負擔。
緬甸資源豐富,盛產錫、鎢、鋅、鋁、石油及玉石,森林覆蓋率達五成,大量出口木材、稻米、天然氣、寶石等,曾是亞洲富庶國家;卻由於政治動盪,如今名列全球十大貧窮國。居民生活條件原本就不佳,遇上這場大災難,更難以為繼。
【棲身之所】
幾根木條,鋪上塑膠布,就成了災民收容中心。儘管難以遮風蔽雨,夜晚還要忍受蚊蟲叮咬,但對無處可去的兩百多戶人家來說,至少是個棲身之所。
仰光市景大致恢復,志工從市區往北走,進入郊區蓄寶甘(Shwebaukan)鎮,廢墟成片、電線桿倒在路旁;南摩耶(Nganoeyeik)的收容中心一家緊挨一家,還不斷有人搬入,新住戶分不到塑膠布,一把傘就成屋頂。
居民仰賴善心人士發放物資與水,三餐不濟;兩桶井水要價相當於台幣三元,但有水可用已算幸運。在更嚴重的災區,居民不得不使用遭到腐爛遺體污染的河水,疫情一觸即發。
收容中心的廁所,是以茅草搭起、麻袋當門的「茅坑」,一個坑填滿了就搬遷他處再挖新坑,所以異味遍布,衛生條件不良。
庚珂瑞(Khilhtaylwin)抱著才出生四十五天的嬰兒,沒有為人母的喜悅,因為母子倆都生病了,她無奈地說:「家被風雨摧毀,我們無處可去,只能流浪到這裏……」
【明格拉巴!】
「明格拉巴!(緬甸文:你好)」災民在志工熱情問候聲中走入發放現場。慈濟第一波在仰光郊區的四場發放,都獲得當地志工林淑華公司員工的協助,包括勘災、翻譯、打包物資、製作領據、布置發放現場等。
發放時,無論是豔陽高照或滂沱大雨,災民臉上都綻放笑容,因為這些物資太切合需要了——肥皂能清洗身體和衣服、藥膏止癢、有蓋的桶子可以隔絕蚊蟲……
【希望在握】
緬甸為中南半島最大國,人口五千多萬。以往稻米產量不僅自足無虞,每年還能輸出百萬噸。此次遭遇重大災難,稻米生產大國恐將面臨糧食短缺。
志工發送白米,以及當地人常吃的印度紅豆和黃豆。災民手持領據,未來半個月將不必再擔憂下一餐在哪裏。
【比出「心」意】
「這不只是物資,更是一分愛心;請好好珍惜。也懇請大家一起為受災的苦難眾生祈禱。」佛寺法師在慈濟發放現場,引領鄉親感受來自遠方的關懷。
緬甸六成人口務農,一生勞動的痕跡在老人家的面容與雙手清晰可見。比起「感恩」的手語、由衷比出「心」意,這一刻大家暫時忘卻煩惱,展露笑顏。
【擋一程風雨】
六十五歲的瑪瑪穗住在鳥東賓村,災後房子倒塌,帶著孫子避難在學校;學生復課後,只好回到如廢墟的家。眼見散落一地的房屋殘骸和家當,不知從何整理起;幸有村長為祖孫倆找到棲身之所。
從勘災到發放,慈濟志工三度與瑪瑪穗相遇;看到她從愁容莫展到露出微笑,令人安心。
在南摩耶收容中心漏雨的帳棚中,災民穿起慈濟剛剛發送的防水夾克充當雨衣。未來的日子,家在何方?風雨中,找不到答案。
【天佑佛國】
緬甸氣候炎熱,人們習慣將黃香楝樹的樹皮研磨成粉敷在臉上,涼爽、防曬,散發出的香味還能驅趕蚊蟲。人們穿著當地傳統沙龍,男性打結於前,女性則纏結腰側。
八成以上的人民信仰佛教,長期薰習佛法,個性善良、溫柔、樂天,曾經被殖民統治六十多年的英國人形容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,故有「蝴蝶民族」美稱。
扛著米糧物資的一家人、雙手合十的稚童,流露著清貧知足的美好特質。願天佑蝴蝶民族,能再展現翩翩活力、斑斕光澤。
緬甸風災‧慈濟援助記事‧
◎整理‧葉子豪
5.2~3
相當於強烈颱風的熱帶氣旋納吉斯(Cyclone Nargis),二日晚間在緬甸(Myanmar)西南部伊洛瓦底江出海口登陸,以每小時一百九十公里風速,撲向東北方,造成緬甸史上最大天災。
災區廣及仰光(Yangon)、伊洛瓦底、勃固邦、孟邦、克倫邦等五省,七萬八千人罹難、五萬六千人失蹤,數百萬人無家可歸;約兩千四百萬人受影響,近全國半數人口,其中約兩百萬人亟待救援。
5.4~9
仰光慈濟志工林淑華動員公司員工前往約二十所寺廟,致贈米、油給收容的災民。
災區亟缺飲水和食物,國際組織提出警告,若無法緊急提供乾淨的水和衛生設備,將有一百五十萬人面臨疾病威脅。
5.10
馬來西亞、泰國和台灣三地共九位志工組成勘災團抵達仰光,旋即赴北部的蓄寶甘(Shwebaukan)勘察災情。
5.11~13
志工分三組作業:一組積極與政府單位聯繫,期待取得救援管道;一組了解發放或義診的後勤補給事宜;一組赴仰光附近的鳥東賓(Nyaung Thong Pin)、東華(Tonghwa)及科仰(Kayan)等地區勘災。
5.14
仰光市郊災民缺糧,志工立即採購物資和造冊,準備發放。
5.15
慈濟展開首次大型發放,針對蓄寶甘鎮的南摩耶(Nganeoyeik)收容中心兩百二十五戶、九百六十七人,發送印度黃豆、食用油、防水夾克、手電筒、電池、蚊蟲藥膏、香皂等。
5.17
第二、三次大型發放於鳥東賓的佛寺和印度廟分別展開,兩地共九百零七戶、三千多人,獲得半個月份的白米、食油、鹽、印度紅豆等。
5.21~22
志工赴仰光東北方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南德公勘災。當地居民平日生活清苦,常典當衣服換取米糧,災後房屋毀壞、家當流失,已無衣可當。二十一日志工展開發放,致贈一千八百七十九戶、共八千位災民,每人十公斤白米及速食麵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