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31期
2011-02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喜樂證言
  天涯共此情‧澳洲昆士蘭
  慈善臺灣
  天涯共此情‧廣東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○一一年一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31期
  【莫拉克風災災區助學方案】

【莫拉克風災災區助學方案】
安度新學期 教育不中斷
◎撰文‧李委煌  攝影‧林炎煌

五百多個日子過去了,莫拉克災區產業日漸復甦、家園緩步重建,
重新起步的過程,家長肩頭的擔子實在不輕。
開學前的助學金,鼓舞著教育不能斷、災難只是一時……


嚴冬,穿越林邊,進入農漁之鄉佳冬,一座接著一座的果園垂掛紅甜蓮霧,令人垂涎欲滴;路旁一畦畦魚塭的打水聲,在寧靜的社區裏,顯得特別清亮。

一年半前,莫拉克風雨肆虐,厚泥廣遍的印跡如今已難尋,然而風災帶來的不安,依舊影響著許多家庭。

在屏東種蓮霧二十年的鄭桂瑛說,這水果種起來頗為「厚工」,太冷太熱太旱太溼都不行;風災洪水淹沒了林邊、佳冬等地的蓮霧園,再加上今年初幾波寒害導致提早落果,靠天吃飯的果農們復建之路走來戰戰兢兢。

詹智雄經營養殖業二十餘年,辛苦血汗換來兩公頃大、共十三池的魚塭,但一次大水就沖走多年心血,包括一千五百尾珍貴的石斑種魚,整體損失將近四千萬。

村內許多魚塭尚未清淤復原,「主要是資金問題。」詹智雄說,災後補助金額有限,跟銀行貸款也僅能恢復小部分魚塭養殖,「原本我預計再兩年退休,這下一切都要重來了。」

養殖業利潤無法立竿見影,期間風險難估,中年的他不敢貿然轉業。他有三名子女,大女兒讀高三,兩個雙胞胎兒子就讀高二,元月領取了慈濟助學金作為新學期註冊費,「他們將來上大學,恐怕就得各自去辦助學貸款了。」

萬名學子 安心過年

今年初,慈濟展開「莫拉克風災災區助學方案」,並提供國小國中營養午餐及學雜費補助,共嘉惠四十九所學校、兩千多名學生;另外,只要設籍於雲林、嘉義、臺南、高雄、屏東、臺東等縣內,符合受災要件的高中職、大專學生,由校方統一造冊提出助學申請;全臺共有三百二十三所高中職及大專院校、九千多名學子,領取一到兩萬元的助學金。

其中,重災區臺南、高雄、屏東三縣,就有七千多位學生獲得補助。屏東縣東港鎮新基高中的教務主任陳隆榮說,來自偏鄉或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,平日已苦惱於學費,莫拉克風災後,「有些家庭的果園、魚塭毀損,繳不出學費的人更多了。」

屏東縣南州鄉慈惠醫專,學生大多來自東港、林邊、佳冬以及花東地區,新學期開始,全校四千多名學生中,具低收入、特殊境遇家庭背景,或享有教育部「公私立高中職學費齊一方案」等學費減免條件者高達三分之一,有三成學生辦理助學貸款。

全校共有八百人領取慈濟助學金。就讀二專部一年級的陳同學,經濟條件不佳,上學期開始助學貸款,背債的壓力不免使她心煩,又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或者薪資過低,難以償還。

過年前領到慈濟兩萬元助學金,她稍解焦慮,學費餘額媽媽會勉強補足,「至少這學期我就不用貸款了!」

助學金頒發典禮元月於全臺陸續舉辦完成。參與的學生們對災情餘悸猶存,也對當時各界的愛心印象深刻——

「我家在南投水里,我親眼看到全村十八戶淹沒在大水中,如今我們還住在組合屋裏。災後至今,我的惶恐持續存在,又擔心母親幫人採茶的工資無法支付學費。現在有這筆助學金,我才放下了心。」

「我住在林邊,感謝國軍和慈濟當時協助清掃我家污泥。這筆助學金我交給父母補貼家用,我會專心讀書,做個有用的人、回饋社會。」

高雄縣旗山鎮旗美高中校長陳慶斌說,災後許多學生被困在學校裏,「慈濟志工立即送來便當,讓孩子們吃得好溫暖、好感恩。」沒想到一年半後、慈濟又在新學期前給予助學金,可紓緩部分家貧學生中輟課業或休學的危機。

經濟弱勢 學習盡力

根據人力銀行估計,臺灣有七成的大學生申請過助學貸款;去年教育部統計,申請人數已逾八十萬人次。

就讀慈惠醫專的黃同學說,今年是她第八個學期辦理助學貸款,她還有四個兄弟姊妹就學中。爸爸身體不好,家用全數倚賴母親在市場打工,無法支付孩子們的教育費用。她說,班上有一半同學跟她一樣,需貸款才能繼續課業。

民間慈善機構在歲末年初,紛紛發起募捐呼籲,希望為貧困家庭學生籌募寒假後的學費。長年關注貧童問題的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,深知偏鄉仍有很大比例的學童無法準時繳交營養午餐費、註冊費、書籍費等,甚至週末假日需幫忙工作;經濟弱勢的孩子們,連「幸福感」也跟著弱勢。

慈濟基金會東區社會服務組組長邱妙儒表示,家長的教育程度、經濟能力、教養功能等,會影響孩子的就學機會;四十五年來慈濟志工走入案家訪查實況、評估需求的獨特模式,即是希望及早發現問題,並伸援回應,以陪伴和支持解決不同階段的問題。

慈濟的助學歷史,可回溯至四十五年前「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」甫成立,探訪案家時即注重教育問題;早年冬令發放送給照顧戶子女制服,一一量身並挑選質地好且實用的太子龍制服,讓孩子有自尊且喜愛上學。

從二○○七年開始,慈濟在全臺陸續舉辦「新芽獎學金」,針對長期關懷的貧困家庭學童與大學子女提供補助,勉勵積極向學。

二○○八年全球金融風暴,慈濟更啟動「安心就學」方案,志工主動走入各中小學及大專院校,勞請師長們協助發掘需要經濟援助的學生家庭,提報給慈濟提供適切的援助。

二○○九年莫拉克風災,慈濟在急難賑災、清淤打掃、援建住房等行動後,持續注意教育問題,也因此執行了助學專案。

根據慈濟歷年來在全臺助學統計戶數來看,以宜蘭、花蓮、台東最多,顯示東部地區需要更多的關照與資源。邱妙儒表示:「慈濟以助學金鼓勵學子,也希望家長重視教育,藉社會福利資源來為子女的學習盡力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●

慈濟基金會台北分會社會服務組組長李玉華說,慈濟慈善助學面向多元,不只補助金錢,也會視實際情況需要,提供課業輔導、營隊活動等,這對邊緣弱勢家庭顯得特別重要、及時而溫馨。

一如在各區舉辦的助學金頒發典禮,志工叮嚀孩子們,社區裏有慈濟會所、有慈濟爸爸媽媽可求助或分擔;「一時的受災,不代表一世的受難。」希望學子將這分來自全球慈濟人的祝福轉化為助力,安心求學,信心向上。

(資料提供╱陳麗英、郭素霞、李迎禎、呂秀嬌、高秀枝、蔡素秋)


【2010年慈濟慈善志業關懷累計】
長期照顧戶:每月提供生活補助金
案家61,081戶次(174,087人次),志工動員263,144人次
居家關懷戶:提供精神關懷與物資補充等
案家143,055戶次(376,035人次),志工動員599,696人次
急難關懷:短期醫療、一般急難、災害及喪葬、修繕、助學
累計服務13,851件
(資料提供╱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)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