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46期
2012-05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三節合一‧全球浴佛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‧緬甸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0一二年四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46期
  【祝福護念‧報親恩】 動念之間,調心

◎撰文‧吳麗娟 攝影‧詹進德

 

陳秀甄在一次又一次的覺察中,
懺悔過往對於家人子女的態度失柔和,發願不讓暴躁習氣再傷人。

 

今年新北市中和區的社區浴佛隊伍,安排了兩艘法船,每艘有五百七十七人;種子團隊需在極短時間內清楚每個細節,陳秀甄是其中之一,她以戒慎虔誠的態度跟著團隊學習。

 「透過這次承擔,我比較能夠聽見人家的聲音,也比較能夠縮小自己,不再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。」如今她更懂得欣賞別人,也更懂得心寬念純去看待事物,陳秀甄說,入經藏之後她才覺察到自己的習氣,「我終於能體會上人所說:『看別人不順眼,是自己修養不夠。』」

五十五歲的陳秀甄,出生於花蓮鳳林,在家排行老大,父親是老師,母親管教嚴格,從小家人對她的期望很高,讓她更不容許自己犯錯,長大後考上師專,超過三十年勤教嚴管的教學生涯,讓她站上講臺,就像是個嚴格的司法官。

凡事講求精準確實的她,去年承擔「法譬如水」經藏演繹妙音種子時,非常認真研讀所有資料,想盡辦法以最淺顯的方式來教組員;但也因為講求教學成效,往往卻忽略了說話的語氣。

有次跟組員聊天時,對方說:「老師你教得很好、講得很清楚,我們也學得很快,可是如果能加上一點慈濟人文,就更柔軟了。」這句話如當頭棒喝,她領悟到在認真帶動入經藏的同時,更需要以慈濟人文內涵與人互動。

如今,每當發現自己聲色不夠柔和、態度不夠好,習氣又在不知不覺中跑出來時,她就會到竹筒前雙手合十懺悔、投下零錢;經由一次次懺悔,不僅洗去心中塵垢,也改善了親子關係。

認真老師,嚴格媽媽

回憶過往,陳秀甄在學校對學生的生活教育要求嚴謹,回到家中也忘了卸下老師角色,當孩子達不到要求時,便會嚴厲指責。「以前我覺得當老師就是要有權威,後來才發現,當我的孩子真的很辛苦。」

她讀到《靜思語》:「心地再好,嘴巴脾氣不好,也不能夠算是好人。」但當情緒起伏不定,脾氣就又浮現了,處在知道要改、又控制不住情緒的反覆中,她很痛苦。入經藏後,終於徹底體悟「暴躁習性常傷人」。

「是我自己把老師、太太跟媽媽的角色混在一起,先生認為我不是好太太、孩子也認為我不是好媽媽,家長雖然知道我很認真教學,可是我不懂得溝通的方法,也不算是好老師。」

陳秀甄明了這是累生累世帶來的習性,因此提升自我覺察的敏銳度,慢慢學會控制情緒,孩子們也感受到媽媽的改變。

兒子胡智文表示,以前媽媽對家人常會直接以言辭批判糾正,入經藏後最大的改變是,她會先緩和情緒,放下主觀感受和意見,綜觀整件事之後再做分析。

向來就很有想法,常跟媽媽起衝突的女兒胡婷譽,如今在小學擔任代課老師,更能體會母親對她的用心。「從小媽媽很要求生活常規,早上起床要摺棉被、地板不能有一根髮絲、東西要如何擺放等,都嚴格規定。」

如今在學校與同事相處、面對學生,她發現:「媽媽以前對我們的要求雖然強硬些,但她教給我們的,卻都是對的事情。」

陳秀甄記得年幼時也曾埋怨媽媽管太嚴、管太多,如今她同樣深深感恩母親;想到七十幾歲獨居花蓮的媽媽,好想回家陪伴她。

藉由佛誕浴佛報答佛恩、親恩、眾生恩,陳秀甄也要跟媽媽說:「我真的很愛您、感恩您!祝您母親節快樂!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