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46期
2012-05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三節合一‧全球浴佛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‧緬甸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0一二年四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46期
  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淬鍊人性之美

 

◆4‧27~28《農四月‧初七至初八》

【靜思小語】在富足中享樂,如溫室養蘭花;在苦境中淬鍊,如大松頂立天地間。

教育,啟發善心

印尼西爪哇北加西市一座垃圾場,每天有六千公噸垃圾從鄰近地區運來,當地孩子從小在垃圾山中長大,無法體會何謂「乾淨整潔」。慈濟志工帶著一群雅加達的大學生前來帶動衛生教育,不少大學生皆有「見苦知福」的深刻感受。

早會時間,上人表示,印尼社會貧富懸殊,讓身處富裕、生活無憂的孩子有機會走入貧苦人間,就能感受自己享有的富裕生活並非理所當然。

「要教導孩子們開闊眼界,若只是框限在自身周遭的享樂環境,如同在溫室裏養蘭花;最好的教育,是讓孩子如同站立在天地之間的大松樹,禁得起豔陽曝曬、大風吹襲、大雨傾盆,淬鍊出強韌的身心力量,能適應任何環境。」

上人言,教育首要注重啟發善心善念;純真的愛心善念,就是人性之美。

「欲使世間祥和平安,家家和樂富足,應致力『調心』而非『調薪』——莫只計較、爭取有形的利益,要讓自己的心更開闊、慈悲智慧更提升。﹂

精進,自度度人

南非慈濟人於四月六日至九日舉辦「合心共識營」,以及「南非慈青幹部研習營」。辛巴威朱金財師兄特地偕兩位本土志工不遠千里前往觀摩;返回辛巴威後,即向市政府提出集會申請,四月十五日在朱師兄住家舉行志工精進培訓日。

上人讚歎朱師兄以精進心與堅定道心,長期在地耕耘,如今已有一群本土志工跟隨他做慈濟。「更感動的是有一對福建籍的夫妻,由約翰尼斯堡唐人街旅舍裝設的大愛臺認識慈濟,得知共識營訊息,遠從三百公里外的小城鎮趕來參加營隊。」

南非慈濟人在克難、簡陋的環境中精進共修,接引大眾接觸佛法。上人讚歎,「眾生平等,即使是曾犯下惡行的人,也要予以度化。但接觸佛法需要橋梁,期待大眾秉持誠正信實原則,積極接引、帶動人人遠離惡習、力行菩薩道,讓佛法傳續、淨化人心。」

感恩,帶動「覺有情」

和醫療志業體同仁溫馨座談,上人言及,慈濟人遍布全球,即使與師父相隔遙遠,但無論面對何等困難、挫折,都因「愛師父」而甘願做、歡喜受。「『感恩』是慈濟人文,『覺有情』則是感覺到付出與辛勞都很有價值、很有成就感,所以很歡喜;這就是『甘願做,歡喜受』的境界。」

上人叮囑座中大醫王,護理人員是醫療院所不可或缺,也是最貼近照護病患的「白衣大士」,醫師也要以感恩心相待。「若護理同仁感受到醫師的感恩與肯定,又看到病患在自己的照護下減輕不適、展現笑容,而至康復出院,就能自我肯定、堅持初心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