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46期
2012-05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三節合一‧全球浴佛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‧緬甸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0一二年四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46期
  二十五至二十六日 慎防心靈小偷

 

◆4‧25~26《農四月‧初五至初六》

【靜思小語】莫讓貪心、惡念成為心靈小偷,破壞心靈環境、消耗心靈資源。

調心念,息欲火

晨語時間,上人感嘆世人即使有機緣聽聞佛法,也經思考而理解佛法,但是「信願行難」——要身體力行佛法實為不易。許多佛教徒對於寺院道場「恭敬親近」,但是對於法師的教導不入心,行為與佛法相悖,實為可惜。

「聞法難,值佛復難;聞思修,信願行難;恭敬親近,力行難。」上人叮囑,信佛、聞法,重在身心至誠,以「行」供養——既親近寺院、恭敬三寶,必須用至誠之心力行佛法,才是對三寶最好的供養。

新聞報導,墨西哥森林大火從二十二日持續延燒,起因疑似違法砍伐者焚燒垃圾引起,強風助長火勢難以控制。早會時間,上人感嘆星火燎原,一個小動作就造成重大的環境損傷。

「天下人禍都是從人心的一念星火燃起,欲念起伏,不只心境蒙塵迷茫,也會污染、破壞環境,逐漸引發惡效應。」

上人囑眾提高警覺,莫讓小小的貪心、惡念成為心靈小偷,逐漸破壞自己的心靈環境、消耗心靈資源;心靈受破壞、污染,所作所為就會污染大地環境。「屢犯小過小錯而不以為意,道德觀念會逐漸模糊,等到鑄成大錯已難挽回。」

怎樣才算是一個好人?上人表示:「不只是不貪、不取、不偷、不搶,還要樂於付出。只要將人心調整好,人間處處都是淨土。」

人心,離災禍

「佛陀說,末法壞劫時,眾生殺心熾盛,彼此殘殺。而今放眼全球,人心亂序,人們造業愈深,愛恨情仇難解,冤冤相報不絕,暴力事件愈是殘忍,確實到了佛陀所說的末法時期。」

二十六日早會時間,上人感嘆,偏差的見解,起於一念無明;現今許多人沈湎於網路虛擬世界,不只浪擲大好時光,也會迷失心靈方向。

「人的本性清淨純真,卻受煩惱惡念污染,使現今人心亂序、倫理淪喪。慈濟人要加強教育,調和人心。」

上人指出,福、禍皆由人造作,多造福才能使人間和睦、社會祥和。「眾生共業的惡業力很可怕,所以要努力淨化人心,帶動『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』,使眾生共福,而非共禍。」

越南慈濟人一九九四年啟動慈善志業,十八年來鍥而不捨地以愛關懷當地貧苦人,長年累月付出受到當地政府、民間團體的重視與肯定;二○○九年起展開新芽助學,透過實地家訪,將四十五戶貧困家庭列入長期照顧對象,每月探訪並給予生活或就學補助;今年三月開始,更進一步和這些家庭分享《靜思語》,引導他們從「心」做起,轉苦為樂。

「無論是有形的物資給予,或是無形的心靈教育,慈濟人用心盡力為人群拔苦予樂。這分心念無私而單純,且付出無所求,所以能廣獲肯定。」上人期許全球慈濟人加強愛的力量,唯有淨化人心,才能改善社會環境。

守志願,護生命

慈濟院校聯席會中,上人開示,教育的使命,是要讓孩子們「就有道而正焉」,師長必須用心牽引,引導讓孩子走入人倫道德的正確道路。

即使社會人心變異,讓有志於醫療或教育工作者面對許多困難,上人勉眾仍要堅持正向。「立定正向就要負起職責——當醫師須具有醫師的使命,當老師也要負起教育使命。別人不想做的困難事,就是我們要做的;很難做而我們做到了,才是難能可貴,也為自己寫下亮麗的生命篇章。」

醫療是崇高純潔的神聖工作,即使負擔沈重、辛苦,還是有許多人堅定志向投入;上人強調,這就是最純真、最動人的使命感。

「期待從事醫療工作者,要鞏固『志為人醫』、『志為護理』的發心立願。莫隨著社會觀念,將醫療工作視為謀生的職業,模糊了當初『搶救生命、守護健康』的崇高志向。」

上人以己為例,出家修行是出於志願,故數十年來善盡修行者的使命與本分,每天清晨三點開始直到晚間安板就寢,每一分秒都緊緊把握與運用;許多慈濟人也是分秒不空過,用心用愛付出,才能成就今天的慈濟。

「期待同仁都能堅守崗位、行正不偏,以慈濟人文精神,發揮純潔崇高的使命與大愛。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