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46期
2012-05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三節合一‧全球浴佛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‧緬甸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0一二年四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46期
  二十一日 愛與感恩的生命工程

 

◆4‧21《農四月‧初一》

【靜思小語】心懷感恩,尊重待人,盡己所能為社會付出。

守護生命無怨尤

「每天在醫院裏進行的,都是很艱鉅、很神聖的生命工程。」早會時間,上人談述醫療環境現況,表示人生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都需要醫療;僅從「生」之階段觀之,過去醫療不發達時,婦女生產具有高度危險,常聞難產隕命之事;即使在現代,產婦臨盆時也需要醫護人員用心照料與接生,亦非人人都能順利生產;就算孩子出生後,有的帶有先天殘疾或體弱多病,都需要醫療悉心照料,由此可見生命的脆弱與寶貴,以及醫療的重要性。

上人表示,生命寶貴,願意以醫、護、藥劑、醫技等與生命有關的工作為職志者實為不易;「現代人自我意識強,有些人把生病就醫也視同買賣消費,稍不適意即謾罵、抗議。醫院是緊急救命的場所而非消費商店,來到醫院就要信任、尊重醫護人員,感念他們的救命之恩、感恩他們代替我們照顧家人。」

上人舉醫院加護病房為例,護理人員不分晝夜監測生命跡象,替病患梳洗、清理排泄物等,還要清楚了解每位病患的身體狀況,做最適當的處置,分秒不敢放鬆、不能懈怠。若家屬不了解其辛勞,反而動輒辱罵責備,難免使晝夜辛勞的醫療人員感到挫折與退縮。

「護理同仁如白衣大士,以救苦救難的使命感,秉慈運悲——秉持如母親一樣的慈心,用耐心、愛心陪伴、呵護病患而從無後悔;以同體大悲的同理心,發揮良能照護傷病,再如何辛苦也不埋怨。這是菩薩的境界,是非常崇高、純潔的大愛。」

上人說,醫療以不同的專業會合,共同投入心力,才能挽回許多寶貴生命,使其家庭幸福平安。「醫療人員都是以大愛無私的精神發揮使命感,不求回報,只要人人能理解其辛勞,給予由衷的感恩與祝福,再辛苦都甘願。」

守志奉道獻良能 

參與志業體同仁人文營的一百二十八位學員、一百四十四位工作人員,清晨從靜思堂出發,走路回到精舍參加志工早會,並在下午舉行圓緣典禮。上人勉勵同仁們把握善因緣,在慈濟志業體中與眾合和互協,為天下眾生付出。

「人生無常,生死順逆無法預測。既知因緣果報,應守心護念,善用有限的人生造福修慧。」上人述說幼年罹癌的江念恆小朋友與臺北林連煌師兄是忘年之交,念恆因病受苦,也磨練出超齡的成熟與智慧;十多年前,擔任人文真善美志工的林師兄認識念恆,感動於念恆面對病苦的勇敢,開始用攝影機記錄念恆的生命故事。

念恆經常因病勢惡化,收到醫院發出的病危通知,所幸每次皆化險為夷,年復一年,孩子一再度過難關而成長;期間,林連煌師兄亦罹患癌症,二○○六年往生。

上人說,林師兄在發現罹癌之後,接受化療穩定病況,也更加把握時間投入志業,用心專注於影像記錄,所留下的都是經典之作。「真正認知生命價值的慈濟人,不會因病喪志,反而能將有限的生命發揮得淋漓盡致。」

人人各隨因緣而來到此生,難得有緣同在慈濟大環境中,發揮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良能,上人期許同仁們發大心、立大願,有志一同,為天下人做天下事。

「但願大家能『守志奉道,其道甚大』——既已立志投入救苦救難的工作,就要秉持志業精神,堅定行走這條大道;以無私大愛為人解除苦難,就是最大功德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