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46期
2012-05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三節合一‧全球浴佛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‧緬甸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0一二年四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46期
  十七日 一切由心

 

◆4‧17《農三月‧二十七》

【靜思小語】放縱心念,將造作破壞環境的大業力;自我約束,能累積行善造福大力量。

性相真實,業力相隨

晨語時間,上人解說《法華經》:「所謂諸法,如是相,如是性,如是體,如是力,如是作。」說明「如是」,即為真實不虛。

「外顯的形相,名『如是相』——就如聽到鳥鳴,腦海就會浮現鳥的影像;而鳥類有其本性,名『如是性』——即使是畜生道眾生,也有其覺性,性與相都蘊含真實法理。」

上人再言,所具的體質,名「如是體」——草木、沙石各有其形體、性質,軟硬不同;由體所生的力用,名「如是力」——因體質不同,所以發揮的力量與用途就不同;所造作的業,名「如是作」——運用其力造作一切,業因、業力如影隨形。

「以水為喻,水看似柔弱,隨方就圓,但強力噴發的水柱有難以想像的力量,能切割堅硬的石塊;大量的雨水也會造成水患、山崩、土石流等巨大的災害。各種形體、物相,皆存有力量,能造作不同的事態。」

上人勉眾,日常生活中,眼睛所見的一切境界、身體所接觸的一切事物,都蘊藏真理實相,要時時用心體會。

善惡造作,因緣果報

萬物各有其「性」、「相」、「體」、「力」與「作」,然許多物質之潛力與作用,則受人類運用,從而造作善惡業。早會時間,上人指出,人之心念能造作破壞環境的大業力,也能自我約束、行善積福。

二○○八年納吉斯風災後,慈濟志業在緬甸扎根,也因為援建馬揚貢第一中學的因緣,開始提供校內清寒學生學雜費,並依家訪所見狀況補助其家庭。今年三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,志工特別邀請三十一位助學生,安排三天戶外教育活動,到盲人院發放、拜訪照顧戶,並體驗農民一天作息,引導孩子「見苦知福」。

其中,助學生拜訪十二歲的小女孩恩恩翁,對於她平日擔負家務、身有傷疾卻自愛上進的精神大感震撼——

恩恩翁母親病逝多年,姊弟倆和兩個表弟平常仰賴奶奶和父親當散工維生。四年前,恩恩翁幫弟弟點蚊香,卻意外引發火災,弟弟往生,恩恩翁右半身燒傷;當時慈濟人因風災到醫院訪視,發現住院治療的恩恩翁,遂將其列為照顧戶,補助她醫療、學費與補習費。恩恩翁雖然比一般孩子晚了四年上學,但她很努力用功,總是名列前茅,且立志當老師,要把所有孩子當作弟弟一樣照顧。

志工帶著助學生到恩恩翁家一起準備午餐,看到恩恩翁每天到樹林撿柴、到菜園摘菜,砍柴、生火、煮飯,手被木柴刺傷卻習以為常。許多助學生過去認為自己生活貧窮,實為不幸,恩恩翁生活貧困卻知足勤奮的態度,讓他們由衷反省懺悔。

「這麼小的孩子,為什麼會生在貧困的家庭,又遭遇此等意外?看來很不公平,但若以因、緣、果、報觀之,此生遭遇是『果』,過去所造則是『因』。」上人稱讚恩恩翁不受逆境打擊心志,年紀輕卻十分懂事,雖然其人生遭遇令人心疼,幸而有福遇到慈濟人,得以上學、吸收知識;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,是未來社會的希望。

上人教眾,起心動念將造作因緣果報,日常應用心「聞、思、修」;聞法有體會,要在生活中身體力行。

「慈濟宗門既開,要讓佛教精神融入社會脈動,就要有堅定的信心,走入人群度眾生,傳續靜思法脈。」上人以四弘誓願勉眾,向內自修「靜思法脈勤行道」,無論度化眾生或修學佛道,都要守於「誠、正、信、實」。

「慈濟志業是應社會所需而發展,要入人群廣行『慈、悲、喜、捨』。請大家用心、專心,勇往直前!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