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日 凡事「堪忍」
◆4‧12《農三月‧二十二》
【靜思小語】難關接踵而來,只要「堪忍」,勇於面對困境,就能發揮人生良能。
菩薩的「加持」
「信佛拜佛,若只求佛菩薩庇佑加持,內心依舊纏縛重重煩惱、迷茫不安,無法獲得法益,亦難以脫苦。」晨語時間,上人教示,諸佛、菩薩來人間,是為引導人人反觀自性,回歸清淨本性,從而堅定信心、精進修行。
《法華經‧方便品》經文:「如來知見,廣大深遠,無量無礙,力無所畏、禪定、解脫三昧,深入無際,成就一切未曾有法。」上人解說,「力」意謂「十力」,是佛陀的十種智慧力量;「無所畏」則是「四無所畏」,謂佛說法時具備四種無所懼畏之自信——一切智無所畏、漏盡無所畏、說障道無所畏、說盡苦道無所畏。
「佛教中的『加持』,是給予眾生信仰的力量。就如老師自信、篤定地將正確的道理教予學生,學生亦能對所學建立信心而勇猛精進。」
上人教眾信受奉行佛菩薩的智慧、德行,以戒、定、慧「三無漏學」堅定道心、不受煩惱雜念擾亂心志,步步精進修行。
戒慎「無常」
四十五歲的陳宇昱原是中餐廳大廚,育有二女,幸福美滿的人生卻在一夕變調——二○○四年六月,他因機車意外,胸部以下失去知覺,脊椎損傷的巨痛讓他對人生絕望,嘗試結束生命。
二○○七年母親帶他來到花蓮慈濟醫院治療,陳新源醫師為他做「脊髓腔內幫浦植入術」,減輕疼痛。陳醫師總是耐心地向媽媽解釋療程,還會開導陳宇昱,醫療用心加上志工陪伴,讓母子對未來充滿希望。
出院後,陳宇昱到桃園靜思堂上樸實藝術課程,經由畫畫展開新生;兩年前卻發現罹患口腔癌。在經歷種種難關後,他畫下生命的經歷和覺悟,於各地靜思堂、慈院展出,並投入人文真善美志工,去年底受證慈誠。
「雖然苦痛無法完全消除,難關與挑戰接踵而來,只要有『堪忍』的力量,便能勇於面對困境、發揮人生良能。」上人以此教眾,人生無常,故須心懷戒慎,把握健康平安的時刻,及時幫助受災受苦之人。
慧命根柢
「現在的社會環境,教育工作面臨重重困難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朝正確方向精進。」教育志策會中,上人致勉,要使教育方向正確,校長、老師們要有相同的教育志向,建立正向的校風,為未來的社會鞏固希望。
「醫療人員搶救生命,教育則是搶救慧命;欲搶救慧命,一定要借力使力——借重全球慈濟人的愛心力量,做好培育人才的教育志業,也要把握慈濟環境,導正孩子的心念與行為,穩固人倫禮儀。」
上人表示,教育工作者無須擔心少子化的趨勢,應用心的是教育品質如何提升。「教育不只是職業,亦是志業;要教導孩子懂道理、有教養,且具有愛心。未來無論是到外校就讀或出社會,都不會輕易受不好的風氣影響,還能發揮『同事度』良能,以愛帶動他人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