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62期
2013-09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‧非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
  生命的禮物
  疾風勁草
  見證人生真善美
  天涯共此情‧宏都拉斯
  天涯共此情‧馬來西亞
  慈善臺灣‧康芮風災關懷
  寰宇慈濟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〇一三年八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  晶瑩童心‧小牛看世界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62期
  二十九日 真誠語,度人心

◆8‧29《農七月‧二十三》

【靜思小語】言語謹慎、態度真誠,才能傳達愛的能量。

知苦才能拔苦

「說話要細心,出自真誠之心,才能傳達愛的能量。」與大陸青島志工談話,上人肯定青島慈濟人「法入行」,言行讓人受感動而願意遵行。

「有的人認為自己很真誠,但是說話不經思考,說錯了一句話,就引人反感;要度眾生,須以真誠為基礎,言語謹慎而充分表達誠心。」

上人教導,學佛者要覺悟成佛,必須歷經長久的時間修行,最重要的是要發四弘誓願,行菩薩道。「閉門自修,當然能修得心靈清淨無煩惱;但煩惱是在身心接觸外境之後產生的,在是非紛擾的人群中,能鍛鍊出不為所動的清淨心,才是真清淨。」

慈濟法門是落實「佛法生活化,菩薩人間化」,福慧雙修的法門。上人強調:「真正的菩薩是活生生的,能立即聽聞苦難就現前幫助,並非高坐佛龕的木雕泥塑;能發大心,秉持『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』精神付出,就是菩薩。」

為了幫助苦難人,慈濟人不怕路途遙遠,也不怕病苦人身體髒污,貼近關懷膚慰、為之洗浴。上人表示,投入苦難人群中付出,要堅持最初的發心立願,寵辱不驚,以真心誠意利益眾生,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。

佛陀暢其本懷宣講《法華經》,教菩薩法、引導大眾行菩薩道,但是要讓眾生聞法信受談何容易?上人說,芸芸眾生,總是為求利益自己而修行,對自己無益之事即不願去做,這是眾生的偏見,所以佛陀設種種方便法循循善誘。

不能體會人間「苦」的真相,就無法脫離追求享樂的心靈欲念。上人言,佛陀對五比丘初轉法輪,即言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。「若知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的道理,就知道自己所執著、所貪圖的一切皆毫無意義;一生勞勞碌碌、辛辛苦苦,將來亦是萬般帶不去。體會道理,就知道生命的價值為何,而能用心投入。」

《無量義經》:「無量法門,悉現在前。」描述每個人身上有一部經,而人間有很多的苦,各人苦的因緣都不同,除了物資匱乏的貧苦,還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的無奈與痛苦,以及無常磨難等。

上人言,向來衣食無憂的有福之人,若不曾走入苦難境地,體會不到人生苦,就無法發心,也不知自身之福;慈濟志工走入每一個苦難家庭,見聞不同的苦、探討苦的成因,協助他們徹底拔苦,在訪視救災的過程中,即能深刻體會人生之苦。

「慈濟做久了,閱讀不一樣的人生經藏,眼界會愈漸開闊,而能從人間相印證佛法。」上人深心教勉,莫因為做慈善工作能得到讚歎而沾沾自喜,長久以往會養成貢高、驕慢的心態;應放下身段、縮小自己,走入人群付出,感恩對方成就自己的清淨道業。

蓮花吸收淤泥的養分而成長,它的根莖花葉果,都能利益眾生。上人引以為喻:「慈濟人走入惡濁的世間,付出無所求而利益大眾;每一位慈濟人就是五濁惡世的朵朵蓮花,要感恩苦難眾生成就我們堅定道心、行菩薩道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