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62期
2013-09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‧非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
  生命的禮物
  疾風勁草
  見證人生真善美
  天涯共此情‧宏都拉斯
  天涯共此情‧馬來西亞
  慈善臺灣‧康芮風災關懷
  寰宇慈濟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〇一三年八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  晶瑩童心‧小牛看世界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62期
  二十四日 幸福來自「承擔」

◆8‧24《農七月‧十八》

【靜思小語】修身修心,守好做人道理;自我負責,擔負社會責任。

孝親之道

暑假期間,各地慈濟人在社區舉辦兒童、青少年營隊,用心設計種種活動,引導孩子體會父母恩。廣東東莞青少年夏令營中,孩子們背著一點五公斤的白米做環保、用餐,體驗媽媽懷胎六個月時的辛苦;觀看「親恩浩連天」音樂手語劇影片時,人人流下懺悔淚水,表示要更加孝順父母。

「現在的孩子自幼受到父母長輩呵護,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中,如何啟發他們的孝親之心?必須讓他們深刻體會父母生養、撫育子女的辛苦,才能啟發感恩心,尋思回報。」

早會時間,上人開示,若能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建立起倫理道德觀念,使其懂得孝順父母、友愛手足、尊重他人,即能促進家庭和樂美滿,也有助社會祥和;能在祥和的社會裏平安生活,人人都是幸福人。

何謂孝順?上人教導,父母養育、栽培子女,全然付出、別無所求,只期待孩子循規蹈矩,對人間有所貢獻;盡責任、與人和睦相處,不犯法、不犯戒、不讓父母擔心,就是兒女對父母最好的回報。

「無論身在哪一個工作崗位,都要負起責任,盡心盡力做好工作。」上人勉眾,修身修心,守好做人道理,再向外鋪展人間路;「人人互愛互重,自我負責,且擔負起社會責任,才能成就真、善、美的人間,保障幸福人生。」


教育使命

媒體報導,八月二十日是今年的「生態越界日」,意謂人類在這一天已經耗盡一年可用的自然資源;測量生態資源消耗的「全球生態足跡網路」亦表示,地球早在一九七○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就進入生態負債,要滿足人類目前的資源需求,必須有超過一個半的地球才能提供。

「地球人口暴增,人類恣意浪費大地資源,對環境產生嚴重傷害;人類再不反省,大地難安寧。」上人表示,大地之母供應萬物生活,眾生應以感恩心回報。慈濟提倡「八分飽,兩分助人好」,呼籲人人素食、節儉,省下不必要的開支幫助貧苦,減輕環境負擔,也讓人類生活無虞。

與教育界人士談話,上人感嘆現在商業意識抬頭,人心缺乏感恩,認為別人為自己付出是理所當然,稍不適意即大加撻伐,讓許多有心付出的人退失熱情。

「現代人價值觀與過去不同,有心從事教育工作者,須提升使命感、以真誠心付出,不只教育孩子,也要教育家長。」上人勉眾發揮人文教育良能,改變孩子的心態與言行,進而影響家長、改善偏差的生活習慣。

 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