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62期
2013-09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‧非親屬造血幹細胞移植
  生命的禮物
  疾風勁草
  見證人生真善美
  天涯共此情‧宏都拉斯
  天涯共此情‧馬來西亞
  慈善臺灣‧康芮風災關懷
  寰宇慈濟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〇一三年八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  晶瑩童心‧小牛看世界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62期
  二十日 轉動人間大法輪

◆8‧20《農七月‧十四》

【靜思小語】要轉法輪,先轉心輪——內修誠、正、信、實,外行慈、悲、喜、捨。

正法,改變人生

海外環保志工返臺研習,成員來自各行各業,有家庭主婦,也有大企業家,人人都有相同的愛心與志願。早會時間,上人分享,馬來西亞八十多歲的陳為老菩薩,四十六歲時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,上了年紀後背也駝了,卻仍堅持天天做環保,也帶動左鄰右舍一起投入。此次由女兒陪同返臺,她分享自己「愈做愈能走,愈走愈有力」,感動許多人。

來自大陸泉州的吳燕玉、丁啟惠、丁池治三位環保志工,是自幼相識的「賭伴」,打了四十多年的牌,近幾年走進慈濟,道理入心後,人生態度轉變,將打牌的手用來做環保。起初,她們還是會忍不住偷打牌,現在為了做慈濟事,已懂得珍惜時間、運用時間成就菩薩道。

「法譬如水,可以淨化心靈無明垢穢,使人懂得行善、行孝。有心行菩薩道,早一天起步、早一天精進,就早日鋪平人間路而與菩提道接軌,逐步接近佛的境界。」

上人期許人人發揮生命良能、為人間付出,運用「無處不在,無人不度」的精神,在社區廣招人間菩薩,讓人人有機會被度,隨處都能接觸慈濟、接觸正法,進而改變人生。


修心,立道場典範

與中區慈濟人座談,上人敦勉要善用寬敞道場,帶動人人修身修心。「道場人氣愈旺,表示慈濟人愈益增加;社會上多一個慈濟人,就多一分祥和、少一分暴戾。」

上人期許慈濟道場充滿法水,讓人人在此接觸法而淨化心靈,吸收法而真正受用,從而改變心念、改善家庭氣氛,化戾氣為祥和。

要讓道場發揮良能、提升價值,除了良好的硬體建築與設備,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軟體——使用硬體的人。上人叮嚀,平時與法親互動,要不斷自我調整,營造「靜思法、慈濟家」的慈濟道場氣質,讓人感受溫暖、親和與歡喜。

「用心吸收法髓,才能廣開慈濟宗門,在人與人之間轉法輪;時時起感恩心,經常飲用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『四神湯』,則能與人合和互協,樹立慈濟道場的典範。」


和合,轉動心法輪

相傳舍利弗尊者在久遠的過去生,即發願行菩薩道,並將房屋、田園、財產等完全布施出去,甚至連身體、生命也願意布施給需要的人。

一位天人化身為青年,前來試探他的道心。青年哭訴母親生病,需要活人的眼珠作藥引,尊者聞言即挖出左眼交給青年,青年卻說醫師指定要右眼才行;尊者遂再挖出右眼,卻聽到青年嫌惡眼珠腥臭,甚至擲於地面用腳踩碎的聲音。尊者因而認為眾生剛強難度,不如自修自身就好,不願行菩薩道。

也因為起了這個心念,尊者生生世世修行都執於小乘法,無法通達佛陀本懷的大乘真實法;直到法華會上,聽聞佛陀說眾生皆能修行成佛,才盡除疑惘,通達大乘法理,蒙佛授記。

「佛法真理不生不滅,只因眾生各有執著、煩惱覆心而法理不入心;慈濟於此時此世開啟走入人群行菩薩道的法門,道場既開,法輪一定要運轉——要引導人人開心門、法入心。」

上人教導師兄師姊,要轉道場的法輪,首先要轉動心輪——向內自修「誠、正、信、實」,向外發揮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四無量心;唯有安住心念、與眾合和互協,才能感動、啟發人人的道心。

「慈濟在社區開啟一扇扇法門,是為了將慈悲喜捨的法,普遍鋪展在人群中,樹立正信的佛法信仰。」上人叮囑,發心修行、改除習氣,不能「慢慢來」,要持續用功,清除惡種子、不斷收納善種子。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