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張福慧床 無限貼心意
◎撰文‧陳金香、許音包玲
 |
六十九歲的馬來裔老媽媽坐在福慧床上,慈青劉欣盈親熱地喚一聲「奶奶」,老媽媽歡喜地說:「你們真心疼惜我,我真愛你們!」(攝影/李國強)
|
連日來睡在潮溼的地上,今晚攤開「福慧床」,
讓災後疲累的身軀好好休息,養足體力,勇敢面對明天的重建。
「雖然證嚴上人沒有過來這裏,但他對我們的Sayang(馬來語「愛」),我們真的感受到了……」躺臥在福慧床上,甘榜巴雅門對村(Kampung Paya Mendoi)村長查理(Charlie B Din)語畢淚流,激動溢於言表。
二○一五年一月十一日,慈濟在彭亨州瓜拉吉撓中學(SMK Kuala Krau)進行物資發放,為受災家庭帶來生活包、來自臺灣的福慧床、環保毛毯及消毒藥丸;大多數民眾的家當在水災中損毀流失,無床可眠,查理村長與該村村民也在隊伍中。
接過志工雙手奉上的福慧床等物資,查理緊繃的臉終於有了笑容。志工隨著他進入甘榜巴雅門對原住民村,他指著自家牆壁上水災遺留下的痕跡,猶有餘悸:「水淹了有八九尺高,地勢較低的二十三戶首當其衝。」災後,他安頓好家人便留守村內,及時給予村民幫助。
遭大水淹過的瓦斯爐擱在地上,家人還沒歸來;查理房間的床架是臨時用木板搭起的,高大的他只能蜷曲身軀躺臥,因為入夜寒冷,睡在潮溼地面上很冰冷。
志工幫他將毀損的木床架移出房外,一起展開福慧床。查理迫不及待躺下去,伸展身子側躺、平躺,激動極了,挺直身子坐起,哽咽說道:「很舒服,真的很舒服。我終於可以將身子伸直好好睡一覺了!」
老媽媽展笑顏
在彭亨河河畔的丹絨古布村(Kampang Tanjung Kubu),領得物資的諾哈雅迪(Norhayati Ibrahn)及老媽媽一到家,趕緊將福慧床打開。志工陪老媽媽坐在鋪著毛毯的福慧床上,老媽媽笑開懷,不斷牽著志工的手,細聲說:「你們真好!真好!」
「我媽媽會笑了,水災後,她很多天都沒有笑容。」諾哈雅迪有些哽咽,她沒想到,水災後第一個踏進她家幫助的是不同膚色、陌生的華人。如果不是她勇敢跑去找慈濟人,她的家和整個村的人依然生活在垃圾堆裏。
河水來勢洶洶,村民來不及拿任何東西,緊急撤離到收容中心。前兩天沒水沒電,諾哈雅迪擔心媽媽沒東西吃,四處尋找食物。但最難過的不是沒飯吃沒水喝,而是當一週後大水退去,她們回家一看,老媽媽痛哭不已。
「這間屋子是我爸爸親自建造的,屋裏有很多東西都屬於他和媽媽的;爸爸往生後,媽媽就靠屋裏的東西來回憶爸爸,但大水毀壞了所有的東西,媽媽受不了,天天在家裏哭。」
家具、冰箱全泡在泥濘裏,牆壁、窗戶都破損不堪,家猶如垃圾場;老媽媽及她,每天晚上就鋪草蓆睡在潮溼冰冷的水泥地上。
 |
查理村長向村民介紹環保毛毯及福慧床的由來。專為賑災設計的福慧床,輕便收納,展開可作座椅與單人床;大水退去,家當毀壞,這張床可以幫助民眾隔絕地面溼氣,一夜好眠。(攝影/蘇特興)
|
平安日做好事
聽說慈濟人帶動以工代賑清理家園,一月十日這天,諾哈雅迪一早就帶老媽媽到瓜拉吉撓國民中學登記,也協助打掃學校;丹絨古布村未在打掃區域裏,在諾哈雅迪的懇切要求下,志工前往勘查,發現河畔的小村十餘戶都是馬來裔老人,災後尚未得到任何協助,馬上調動卡車及人手協助清理。
諾哈雅迪慶幸自己與村民得到協助,「我們這裏是被遺忘的村莊,沒有您們進來幫忙,我們沒錢請卡車來載垃圾,真的只好和腐臭的垃圾一起生活……」
坐在福慧床上,諾哈雅迪跟媽媽說:「這個從臺灣來的床真的很神奇!媽媽,您躺下來試試看!」老媽媽歡喜地躺在床上,笑說睡了幾天冷冰冰的地上,現有這麼好睡的床,真是太幸福了。
「謝謝您們一直來關心我媽媽,看到她開心,我才安心!」老媽媽的笑容讓諾哈雅迪感觸良多,看見媽媽與志工親暱地相擁,她深深體會到,愛原來不分膚色、種族、宗教,大家真的都是一家人。
志工說起環保毛毯是用寶特瓶的纖維製造,諾哈雅迪若有所思,想到河水湧上來時,漂浮著保利龍、塑膠袋、瓶瓶罐罐,這些垃圾不知從何來,若再不做回收,任由廢棄物丟進河裏,總有一天,這些垃圾會再次湧進屋裏。
「雖然認識慈濟才兩天,可是,我很認同慈濟做的事情。」諾哈雅迪坦言,每個人應該響應環保和做善事,不能等災難來了才來做。「水災沒發生時,我和媽媽生活平靜,但現在,我不想只過平靜的生活,我也要參加慈濟的環保工作,這是很有意義的事!」
諾哈雅迪又哽咽了,她的決心讓志工們動容,走上前去擁住她,她連忙拭去眼角的淚水,笑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