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8期
2015-01-26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阿板薰法香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‧人世間
  特別報導
  寰宇慈濟
  發現歡喜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8期
  二十一至二十二日 為佛教,為眾生



12‧21~22《農十月‧三十至十一月‧初一》

【靜思小語】自我修行得法喜,走入人群度眾生。

有福,大災化小

與高雄慈濟人談話,上人提及高雄氣爆意外造成重大傷亡,令人傷痛;但仍應提起善解之心,感恩爆炸並非發生在人車密集之時,災害才未擴大。

「能夠大災化為小災,靠的是這個地區的福氣;福氣則是人人平時為善而積累。」

從澎湖空難到高雄氣爆,高雄志工日日忙碌付出;上人表示感恩:「這段救災歷程,表達出慈濟人『付出無所求,只為救助眾生脫離苦難』的菩薩心行。能身體力行佛法道理,雖說身在人間,心行已在經典中。」

關於各地靜思堂的靜態展,上人期待高雄靜思堂做出典範,結合佛法與科技,呈現「人間菩薩行」,且要培養導覽者、說法者、傳法者,帶領大眾了解佛法,認知慈濟是以佛教精神做人間事的宗教團體。

菩薩,力行慈悲

一九六○年秋天,還未出家的上人離開臺中豐原俗家,第一站停留臺東,以清修女的身分,與修道法師在佛教蓮社講經,結識黃玉女夫婦及吳尾居士等人;兩年後因緣流轉,落腳花蓮,一九六六年成立慈濟功德會;一九七二年黃玉女夫婦、吳尾居士先後成為慈濟委員。

二十一日中午抵達臺東分會,為五百多人進行歲末祝福,上人提到五十多年前這段往事,表示「時間累積一切」,而今慈濟志業從臺灣拓及國際,慈濟人走過九十個國家地區救助苦難,「臺東慈濟人與師父的因緣很深,要更加用心。」

一九六三年皈依印順導師時,師父給予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教誨,此後上人朝此方向邁進,堅定不移,更秉持大乘佛教宗旨創立慈濟,帶領全球慈濟人走上菩薩道。

回顧近五十年的志業足跡,上人表示:「慈濟人從一開始就選擇『大白牛車』——不只自我修行得法喜,且走入人群度眾生;付出無所求而心無罣礙,還能由衷感恩有付出機會。」

海外慈濟人「取於當地,用於當地」,以少數人力、物力,克服萬難救助苦難,甚至跨國救災,致力啟發人人的愛心善念。上人舉馬來西亞慈濟人為例,一年之內達成「百萬好菩薩」目標,如今再朝兩百萬會員邁進。

「臺灣是慈濟的發源地,臺灣慈濟人眾多而密集,招募人間菩薩、淨化人心的腳步要持續精進,不能停滯,才能及時發揮救苦救難、淨化人心良能。」

上人教眾,把握修大乘行的殊勝因緣,堅定志向、永恆精進。「常存大慈悲心,力行菩薩道,主動積極當『不請之師』,人間菩薩大招生,慈濟道場就能人氣旺盛。」

和合,守護道場

圓滿第一階段歲末祝福行腳,二十二日早會上人分享此行見聞,感恩各地靜思弟子以「真誠溫情」相待,以「合和互協」的言行供養。

十二月一日從花蓮啟程後,第一站抵達即將落成啟用的基隆靜思堂,見慈誠師兄在戶外負責景觀工程,委員師姊則穿雨靴、戴手套,全副武裝投入收尾工作;「大家合和互協、歡喜投入,彼此讚歎與感恩,讓人感受新道場有新氣象,充盈莊嚴祥和的氣氛。」

基隆靜思堂園區所栽種的樹苗皆從精舍育苗,上人表示,此舉象徵慈濟道場的法脈根源,來自靜思精舍。「但願各地慈濟人重視道場,用心用愛守護道場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