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8期
2015-01-26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阿板薰法香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‧人世間
  特別報導
  寰宇慈濟
  發現歡喜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8期
  十五至十七日 讓心地明珠發光



12‧15~17《農十月‧二十四至二十六》

【靜思小語】心念常處光明正向,黑暗中猶能持續綻放光明。

傳法,學行合一

高雄慈濟人報告「說法、傳法人」人才培育計畫;上人慈囑,「學行合一」──說我所做、做我所說。

「靜思法脈精神,不能只靠口說,要親自去『做』;只有說而沒有做,不只無法傳達真實,也難以將法脈精神傳入人心。」

上人期待說法人、傳法人,要舊法新知且身體力行,才能將真實法說得真切而扎實。

如何運用科技,傳法入人心?上人教導,可從「來不及」切入。「『來不及』的慨嘆,來自時間不夠用。」

水星繞太陽公轉一周,約合地球時間的八十八天;海王星繞太陽公轉一周,則是地球時間的一百六十五年。對照佛典敘述,四天王天的一天,人間五十年;忉利天的一天,則是人間百年。上人表示,此證明佛陀的智慧融通宇宙天體之理。

「宇宙浩瀚無邊,太陽系星球多不可數,符合佛法所說——宇宙中有『不可思、不可議、不可量』的無數世界。過去說法者照著佛典『如是我聞』而『如是我說』;現代科學已能證明佛法道理,故應把握因緣,運用科技傳達真理,引導人人心向正軌。」

現代人擁有豐富學識,但缺乏道德觀念;上人感嘆:「一念欲心驅動,無惡不作,讓天地難安。全球暖化、氣候變遷,並非天然,而是人禍造成。」

現代人離不開的手機、平板電腦等電子用品,是大量開發山林、鑽鑿土地,挖礦提煉,才能製作出零件,進一步組合而成。上人指出:「科技雖然帶給現代人許多知識與便利性,但錯用、惡用的結果,也將造成難以收拾的惡果。」

因為人類過度開發破壞、污染地球環境,以致現今全球四大不調的災難愈益頻繁;上人警眾,氣候一旦失調,糧食作物歉收,缺糧、缺水直接威脅生命,即使擁有再多錢財也無法生存。

「人的『心理』,會影響身體的『生理』,以及大地環境的『物理』——人心的生住異滅、身體的生老病死,以及世間萬物的成住壞空,實息息相關。」上人教導,要調整心念、降伏貪欲,地球環境才不致繼續受毀傷。

「在濁亂的人間,要淨化人心,務須傳揚正信佛法。唯有身體力行佛法,才能真正體會佛法。」上人表示,修行沒有捷徑,必須生生世世薰習佛法、福慧雙修;今生此世用心修持佛法、行善造福,來生才能智慧明朗,不受煩惱糾纏。

「要去除煩惱,必須投入人群鍛鍊,直到觸境不生心——面對種種人事境界不起煩惱、不生雜念,才是真功夫。」上人勉眾走入人群、淨化人心,帶動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

轉念,正向思考

高雄氣爆事件中,一位全身百分之五十面積遭二到三度灼傷者,由家人陪同來見上人。母親表示,孩子受傷後心中總有疑問:為何此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?迄今仍常害怕、不安。

「傷在兒身、痛在母心。氣爆威力強大,連建築物都受破壞,有人瞬間往生、有人受傷程度更嚴重……家人同樣痛苦。人生無常,要藉此了解佛法道理,放寬心,時時給予祝福。」

上人安慰受傷的年輕人要更堅強。「最痛的時期已經過去,繼續忍耐下去,就能漸漸恢復。親歷無常、感受痛苦,才能體會平安的可貴;要努力朝樂觀的人生前進。」

拿出螢光念珠掛在訪客手上,上人鼓勵:「這念珠平常在光亮的環境中吸收光明,在黑暗時就能發光。莫自陷於負面情緒,心念常在光明正向,即使處在黑暗之中,猶能持續發光發亮。」

隨著時間過去,身上的傷漸漸痊癒,上人提醒,心靈上的惶恐、痛苦,也要讓它過去。「若問:『為什麼是我?』在佛法來說,一切都是因緣果報。既成的事實,要勇於面對、接受,心才不會總是纏繞在災變那一瞬間。」

上人教其天天跟著「福富足妙音」播放器唱〈祈禱〉,並聆聽〈無量義經偈頌〉,了解經文意義;正向思考、心情快樂,日子才好過,傷痕也會快好;如果心靈鬱悶、悲觀,身體復原也會受影響。

「痛快、痛快——要自我轉念,用快樂的心忍耐、忍痛,如此痛會很快過去,心也不會多受苦楚。」上人致予祝福。

與教聯會老師談及高雄氣爆關懷,上人表示,慈濟人長年累月深入人群付出,見苦知福、體會人生無常道理,故能在災難發生時臨危不亂,及時動員膚慰。

「莫以為遠離人群,就能遠離是非干擾。投入人群、付出無所求,才能體會因緣果報而自我警惕。心念在付出中自我淬鍊,斷除煩惱、提升智慧,自然不受貪欲污染,也不受人間悲歡苦樂、愛恨情仇糾纏。」

無常,以法為師

七月下旬復興航空高雄飛往澎湖班機,在湖西鄉西溪村失事,高雄慈濟人立即動員,膚慰、陪伴亡者家屬,關懷受驚嚇的西溪村民。澎湖空難救助後,又發生高雄氣爆事故,慈濟人大動員,四萬人次志工整整忙碌一個月,關懷祝福行動才告一段落。

期間,劉錫興師兄臉上長了帶狀皰疹,仍堅持付出到最後才肯就醫治療;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吳炳輝師兄雖然行動不便,也冒著烈日或大雨分送慈濟便當……十七日高雄慈誠委員聯誼會中,上人頒獎慰勉這群長時間以愛陪伴、奔波救助受災鄉親的高雄慈濟人。

「事發之初,天天透過網路視訊開會,感受到大家付出助人的誠懇與用心;也感恩及時的膚慰與幫助,有助穩定民心。」上人表示,若人人都抱著與己無關的想法,不願付出,人心不安很可能衍生社會問題。

「關懷與膚慰,能讓不安的情緒得以宣洩,也平撫災後惶恐的心靈。人心平靜,才能共度難關。」

澎湖空難失事的復興航空班機副駕駛,是臺北委員張寶秀的兒子,師姊雖與其他罹難者家屬同樣遭受喪親之痛,然因久受佛法薰陶,知道無常現前,要面對現實;故能快速穩定心緒,還能安撫、關懷其他人;後來高雄氣爆發生,她也前去支援關懷。

「大時代需要大格局,大災難需要大氣魄。」上人勉眾學習寶秀師姊的寬廣胸襟,放下情執,提起菩薩大愛,就能走出陰鬱,發揮助人良能。

「佛陀視眾生如己子,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,也要慈悲平等視眾生,將苦難人視如親人,以悲心持續陪伴、以平等的慈心付出;悲智雙運、福慧雙修。」

真誠,觸動心靈

閩南語俗話:「人若不照道理,天就不照甲子。」意謂人心脫離軌道,四季更迭與天地的運轉也會脫序。

與高雄慈濟人溫馨座談,上人感嘆:「過去人心單純、恪守人倫道德;現在許多人以自我為中心,鮮少顧及他人;人的心態,會影響社會的形態。」

天災人禍不斷,人心難安,正是佛陀所說的「五濁惡世」。上人教導,在眾生見解濁亂、無明煩惱紛呈的濁世之中,必須「悲智雙運」才能救度眾生。

美國慈濟人正在海地北部的海地角「藍之丘」社區,運用「以工代賑」帶動水患受災民眾,靠自己的力量恢復居住環境、改善生活。

行動之初,遭遇重重難關,但慈濟人以真誠的愛溝通,「誠」與「情」終於獲得居民信任。許多人表示,過去不曾接受過這般尊重的協助,而且從慈濟人的言行鼓勵中,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愛他們、關心他們,因此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。

「許多海地貧民,過去感受不到人生希望而自我放棄,缺乏勤奮工作的動力;慈濟人用真誠的愛接近、擁抱、膚慰他們,觸動他們的心靈,因此願意拉著慈濟人的手站起身來。」

當地民眾參與「以工代賑」,靠自己的力量賺取生活所需,產生自力更生的踏實感;有人甚至表示不領工資,要當志工清掃自己家園。

上人肯定,慈濟人傳愛入人心,讓居民知道:並非擁有許多物質,人生才快樂。「真正的快樂,在於心靈富有。打開心門、了解道理,心境就能脫離貧窮。」

度眾生,要先救度其心。上人提醒,就如招募會員,募的是長久的善心。「啟發人人的助人愛心,願意真誠投入利益眾生的志業,人間有愈多好人做好事,社會愈加祥和。」

立願,福慧雙行

與環保志工等功能團隊溫馨座談,上人感恩大家精進「薰法香」,致勉要發大心、立大願,做中學、學中覺,以「覺有情」利益眾生,讓慧命持續成長。

「學佛,莫只是鑽研佛典文字,要身體力行佛法。只是聽經聞法了解道理,卻沒有實際運用,修行路上將原地踏步。」

上人強調,「經」就是「道」,「道」就是「路」。「慈濟人『福慧雙行』——腳踏實地行走經典道路、用雙手為人群付出;看見他人因而得救,心靈充滿法喜。付出無所求,而且感恩受助者;這就是菩薩精神。」

慈濟人所做的事、所走的路,皆是以大乘法利益眾生;在自我修行方面,上人叮嚀,要斷除習氣、修除我執。「若總是執著自己的想法、堅持自己的做法,將衍生許多是非煩惱;破除我執,才能體會佛法,智慧無限寬廣。」

六月底行腳到高雄時,上人曾致勉慈濟人要參與慈善訪視,達到「人人慈善」;八月氣爆意外發生後,高雄地區八千多位已受證的慈濟人,只有兩千多人投入賑災,距離「人人慈善」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。

「有做有得、不做不得。要慶幸平時就地耕耘、啟發大眾愛心,人人付出的福氣,才能讓大災化小。」

談及環保,上人再度表示,要「忍痛教育」民眾做好資源分類,清淨在源頭。

「許多上了年紀的老菩薩,天天在環保站辛苦分類、整理,並非為了生活,是出於愛護大地的使命感志願投入,值得大家恭敬、尊重。慈濟不是做『垃圾』回收,而是『資源』回收;若將未經分類的垃圾直接拿給志工,是很不敬的。」

上人勉眾用誠懇、實在的態度教育民眾,共同造福大地人群。

肯定,來自精進

考量西非伊波拉疫情未獲控制,為避免病毒隨交通傳播,今年度取消海外培訓委員慈誠返臺受證。一些疫區之外的海外志工,仍渴望返回心靈故鄉,由上人為他們授證,故自十一月開始陸續返臺。

高雄靜思堂十五日至十七日舉行四場歲末祝福,有美國、德國、紐西蘭、大陸蘇州、加拿大歸來的海外慈濟人,與高雄法親一起讓上人授證。

喜見慈濟大家庭添丁,有更大的力量深入社區淨化人心、開闊救助苦難的範圍;上人勉眾:「力行菩薩道,也要印證佛法,才能福與慧並行,福慧雙修。」

在加拿大,政府認為慈濟人堪為新公民典範,多次邀請出席公民宣誓入籍典禮,與新公民分享回饋社會經驗。今年十月十四日,加拿大聯邦移民公民部(CIC)首次與慈濟合辦公民宣誓入籍典禮,場地就在慈濟靜思堂。分會執行長何國慶師兄受邀分享,新移民如何融入當地、以感恩心回饋社區的善行。

上人讚歎:「加拿大慈濟人大多移民自臺灣;看到慈濟人成為移民典範,這是臺灣人的光榮!」

慈濟志業起於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的一念心,從日存五毛錢的「竹筒歲月」開始,從無到有、積少成多,逐步開展四大志業。上人表示,無論在臺灣或海外,每一位慈濟人都要力行菩薩道,走入人群,不分種族、宗教付出,且努力傳法淨化人心。

「要淨化人心,自心必須要有法。」上人談到,過去「為眾生」而創立四大志業,現在要「為佛教」而宣揚佛法,希望人人聽法入心,身心合一。

「將近半世紀以來,慈濟人駕駛大白牛車行走在菩薩道上,大乘佛法已落實在每一個人的言行中;此時聽聞佛法,就容易理解與體會。大白牛車上不僅滿載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,還能搭載許多乘客,廣度眾生。」

愈來愈多海外慈濟人,透過網路視訊加入「薰法香」行列,上人鼓勵大家「為善競爭」,也要相互砥礪、共同精進。「聞法入心、力行菩薩道,才能讓靜思法脈永續傳承。」

無常,造福富足

全球天災人禍頻傳,不只造成嚴重傷亡,也對人心產生深遠影響。上人表示:「唯有人人大懺悔、大反省,人心普遍淨化、四大調和,地球才能平安。」

高雄石化氣爆造成重大傷亡,上人表示,慈濟人在為受災鄉親付出的過程中,深刻感受「無常」,也體會到佛法所說的「四念處」。「在醫院陪伴燒傷傷患時,看見身體皮膚大面積燒燙傷,恢復期漫長,那痛苦如入剝皮地獄;讓人體會『觀身不淨』、『觀受是苦』。」

再者,少數人一念偏差,引發災禍,導致國家社會動盪不安,這都是來自心念生滅無常;由此可體會「觀心無常」、「觀法無我」。

如何擁有造福富足的人生?上人表示:「端看人與人之間能否建立『誠之情誼』。唯有人與人之間彼此感恩、尊重、愛,世間才能祥和平安、人生才能有福。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