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至十二日 知苦滅苦,自利利他

12‧10~12《農十月‧十九至二十一》
【靜思小語】求法增智慧,是利己;慈悲度眾生,是利人。
感恩心,最有福
連續三天在雲林聯絡處及大林慈濟醫院,共舉行五場歲末祝福典禮,上人教眾以感恩心、虔誠心以及歡喜心,迎接二○一五年。
「要把握有限人生,為大地人群付出;自修福慧,更要身體力行菩薩道。日日都有感恩心、虔誠心、歡喜心,人生就有福。」
雲林環保志工劉文成師兄,十三年前因車禍傷及腦部,語言、肢體、運動神經受損,幾乎成為植物人。輾轉來到大林慈院就醫,在團隊用心醫治、妻子及慈濟志工耐心陪伴下,從不認識家人、不會講話,到現在已可用簡單的語言溝通。
師兄分享,看診時受陳金城副院長鼓勵:「與其擔心尚未發生的事,不如把握當下,做該做的事。」他堅定信心,把做環保當成復健;一段時間後,肢體行動愈形靈活,語言溝通也大為改善,愈做愈歡喜。
「雖說人生無常,只要因緣具足,也能出現奇蹟!」上人祝福師兄身體日漸恢復,也勉眾:「把握平安健康時認真付出,自做自得心靈財富。」
上人囑託雲嘉慈濟人共同守護大林慈院,讓同仁安心守護生命、守護健康、守護愛。
「在醫院當志工,看見生老病死、人間無常等實相,無不在說法。醫院是真道場,也是慈濟人的家,請大家認真『顧家』。」
知苦諦,拔苦因
「行菩薩道,不只做善事,還要開啟智慧。」聽聞雲林聯絡處每天清晨皆有數十位師兄師姊前來「薰法香」,上人鼓勵大眾深入佛法,人生方向更清楚、菩薩道更開闊。
佛陀成道後,以大眾最能體會的「苦」,對五比丘轉法輪。上人說明,小乘行者知人生苦,運用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四諦修除煩惱,力求自身脫苦;大乘行者知人生苦,發宏願為眾生拔苦予樂。
「人生之苦,源自於一念心——心受外境引誘而起貪欲,在人與人之間衍生愛恨情仇,再複製煩惱業力。要除苦,就要從『心』做起。」上人勉眾把握時間,造福大地與人群;把握因緣,精進聞法、增長智慧。
「此生遇到的人與事,如意或不如意,由不得自己;業力、因緣皆是過去生種下,是自造因緣、自受果報,莫抱怨。」上人教眾,聽法入心,了解因緣果報,就能改變觀念;「心量放寬,時時感恩,就能時時感受幸福。」
慈濟成立將屆五十年,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已完整建立;上人表示,四大八法都出於「一念心」。「我自幼就有心願——要成就能夠愛人人、人人也能愛我的人生。感恩現在全球五十個國家地區有慈濟人,並以『臺灣慈濟』之名,走過九十個苦難地區救助眾生。」
馬來西亞慈濟人以愛心、耐心接引民眾,廣招「百萬好菩薩」。上人教眾學習這分無私奉獻的使命感:「多接引一人,就多一位人間菩薩,濁惡的人間就多一分淨化的力量。」
生命過一秒鐘,就少一秒;過一天,就少一天。上人期待人人把握時間、把握道場空間,在人與人之間體悟佛法,讓慧命分秒增長。
覺有情,度眾生
十一日早齋後,與大林慈濟醫院同仁談話,謝明智醫師攜帶三本「晨鐘起,薰法香」筆記前來分享,感恩因聞法而走出心靈陰霾。上人鼓勵在場醫師們要學習這分精進聞法精神,培養「慈悲心」。
「立志行大乘菩薩道,要徹底了解世間苦;體念眾生受無量苦,就能發大心、立大願,為人群拔苦予樂。」
有些人接觸佛法、了解「苦」諦之後,只求己心修除煩惱、讓自己脫苦;與了解「苦」諦而力求為眾生拔苦、自度度人者,差別在於「心量」的寬廣度。
上人說明,人間之「苦」,來自人心無明,造作惡業,「集」各種苦因,不斷承受苦果、苦報。了解苦諦後,莫只求己心「滅」苦,要進一步為眾生拔苦引領走上人間菩薩「道」。
「求法增智慧,是利己;慈悲度眾生,是利人。莫只有『覺』,要『覺有情』——對於有情眾生之苦,生出『人傷我痛』的同理心,用心盡力為他們拔苦,如此才是真正『覺有情』。」
煩惱不斷衍生、心不斷受污染,真如本性將被層層掩覆。上人惕眾:「知苦,就要『滅』苦。『苦』的根源在人心,要從調整心念做起,時時滅除煩惱、修除惡念。」
上人勉眾「悲智雙運」,利益眾生,心靈常處輕安自在之境,就是學佛的最大利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