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8期
2015-01-26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阿板薰法香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‧人世間
  特別報導
  寰宇慈濟
  發現歡喜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8期
  五日 解脫心靈之貧



12‧5《農十月‧十四》

【靜思小語】心不知足,常感痛苦;見苦知福,富足人生。

心富有餘,快樂付出

「慈濟人力行菩薩道,即是實踐佛陀教導,落實大慈悲與大智慧。」離開關渡來到新竹靜思堂,上人對當地志工開示,慈濟四大志業從「慈善」漸次開展。「『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』,從慈善做起,可以廣結眾生緣,讓受災受難的人有因緣得救。」

菩薩久遠劫來與眾生結深廣的緣,誓願度盡一切眾生,上人說明,「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,要學習地藏菩薩精神──守地獄門,莫讓人因煩惱無明而造業墮地獄;還要多勸善、帶動做好事。」

早期投入慈濟者,多是參與慈善訪視,「見苦知福」而發心;上人期勉志工把握因緣投入訪視工作。

「覺得自己很苦,其實是心不知足。與苦難人接觸,見苦知福,即能解除心靈的『貧困』;心富有餘,而能快樂付出。」

天下災難頻傳,必須加快淨化人心腳步。上人勉眾與師父同心、共同貼佛陀的心。「人身難得,佛法難聞,菩薩道難行;師父已經把菩薩道鋪平,接引你們走到菩提大道的入口,為什麼不往前邁步呢?」

上人強調,年過七十者也不能小看自己,「要自我勉勵──老而有大用;以大慈悲、大智慧,繼續為人群付出。」

要「認真做」,莫「加減做」

新竹慈濟人聯誼會,上人談到「來不及」的感受:「生命就像日曆,一天天被撕下,剩餘的部分愈來愈少;『是日已過,命亦隨減』,既知『來不及』,就要把握時間,殷勤精進。」

佛說「因緣果報」──如是因,如是緣,如是果,如是報。上人以菲律賓海燕風災為例,「因」起於海燕颱風,「緣」在菲律賓,臺灣慈濟人為幫助流離失所者,製作、組裝簡易教室和簡易屋,與菲律賓民眾廣結善緣。

「大家歡喜承擔工程,得到受災民眾歡喜有屋可住的如是『果』。募心募款、出錢出力,為受災民眾安身安生,也讓孩子們安心受教育;付出之後歡喜又感恩的感受,就是『報』。」

人生短暫,上人叮囑,要心寬念純、悲智雙運,把握因緣為人群付出、與眾生結好緣。「修菩薩道是自己修、自己得,莫放鬆心態『加減做』,要恆持精進『認真做』。期待大家提起感恩、尊重、愛,更用心、更合心,將事事做得圓滿,成就人人歡喜投入菩薩道。」

調和聲色,結歡喜緣

新竹是科技重鎮,上人期許當地志工轉知識為智慧,用單純、虔誠心維護道場清淨,凝聚道氣接引人同行菩薩道。

何謂「道氣」?上人言:「道場裏每一個人的清淨、虔誠心會合起來,產生一股平靜、法喜,讓人心嚮往之,就是道氣。」

許多人第一次見到上人,就覺得親切,油然而生崇敬、歡喜心。上人感恩過去與許多人結了深奧、微妙的緣。「這樣的好緣,要靠人人自己修——要修得自心清淨,和顏悅色待人。」

臉色、態度會影響人際關係。上人提醒,有些人雖然沒有惡意,但是聲色、行為在無意中傷害人,以致所說的話總讓人覺得是壞話、舉止行為總讓人覺得不懷好意。「內有修,外在的言行才能讓人感受道氣、樂於親近。心靈道場莊嚴,才能讓有形道場真正發揮良能。」

上人期許大家提升道氣,建立典範;以好典範凝聚人心,為團體營造好風範、好風氣。「要聽得懂『師父這是在講我』,用法自我改進;而非老是覺得『別人有錯要改進』,錯失自我修正的機會。」

一位師兄立志每天存一千元行善。上人教導,日日發善心並非「功德」,而是在訓練自我恆持道心。「外財要節制,內財要囤積──囤積福與慧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