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8期
2015-01-26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阿板薰法香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‧人世間
  特別報導
  寰宇慈濟
  發現歡喜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8期
  四日 看見人間「真」與「誠」



12‧4《農十月‧十三》

【靜思小語】「黑」,讓人看不到希望;「誠」,才能使人間致祥。

報真導正,安邦定國

「卓越新聞獎」昨天舉行第十三屆頒獎典禮,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榮獲兩座獎項:《經典》雜誌劉子正以「兩岸流動」系列作品,獲平面新聞攝影獎;大愛新聞張澤人、楊俊亭以「污染的真相」,獲得調查報導獎。

清晨在關渡志業園區,新聞部團隊前來分享喜訊;上人欣慰之餘也強調:「就像疊金字塔,最高的點,是從最下層堆疊起來的。大愛新聞受肯定,得獎同仁固然功不可沒,但也不能忘記所有同仁過去長年累月努力付出。要相互珍惜、鼓勵,彼此互愛。」

上人叮囑,人文志業莫為了得獎而努力,要為「安邦定國」而努力。「人心安定,社會、國家才能平安,這是大愛臺努力的目標,也是媒體的責任。」

日前網路票選年度代表字,有人推薦「餿」、「黑」等字,反映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疑懼與憤慨。上人指出,「黑」這個字,讓人感受不到希望;其實人間有許多的「真」與「誠」,只是媒體總是聚焦報導「假」、報導「黑」,使民眾對社會感到消極絕望。

「要為社會提振希望——透過教育,讓大眾感受到幸福、富足。媒體是影響力最廣泛的社會教育力量,不能完全抹黑;大愛新聞要堅持使命,發揮『報真導正』良能,發掘、傳揚真善美的人事物,讓觀眾看到臺灣的善與愛。」

慈濟今年代表字是「誠」,上人冀望人人以誠正信實的言行,帶動社會的「誠」與「情」;有「誠之情誼」,才能致「人間祥兆」,讓社會充滿祥和瑞氣。

要帶動真誠,就需要教育,故歲末祝福主題的下聯是「教之慇實造福富足」。「人心不足,則貪念氾濫。要教導大家富有愛心,能造福才是最富足的人。」

上人期待人文志業中心同仁合和互協,發揮教育良能,為社會提振希望,讓人人感受幸福。

醫護之愛,至誠之情

陰雨寒風中,上人來到臺北慈濟醫院。

再過幾日,臺北慈院周邊血管中心團隊將要完成拯救第一千隻腳;醫療科報告中,腸胃肝膽科蕭宗賢醫師與心導管室鍾情華放射師,詳細述說吳典育醫師、黃玄禮主任救治複雜病症患者的過程──許多在他院被判定要截肢的雙腳,在慈院醫療團隊合作下搶救回來;許多難以治療的病人,在團隊的堅持下度過難關。

鍾情華放射師說:「亮麗成績單的背後,是整個團隊犧牲與家人相處、自身健康所換來的;每每看見病人免於截肢的笑容,再多的辛苦也值得!」

心臟血管外科諶大中主任分享,今年共完成三例心臟移植,感謝團隊同仁不論何時接獲器捐訊息,再遠、再累、再晚,都立刻集合討論並分配工作;跨科團隊合作,讓原本對人生萬念俱灰的更生人,重拾活下去的勇氣。

「大家為了搶救生命而無私付出,都是病患生命中的貴人,讓他們身心皆得療治,真正令人尊敬與感恩!」上人欣言,此行感受到全院如一家人,彼此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,志同道合而且彼此貼心,展現寶貴的至誠之情。

如《無量義經》:「醫王大醫王,分別病相,曉了藥性,隨病授藥。」上人感恩大家秉持菩薩心,為救眾生病苦而用心投入,即使工作再忙、再辛苦,同仁之間彼此互愛,愛的能量持續提升。「『辛苦』和『幸福』的心境完全不同,甘願付出,就能感受甘甜滋味。」

上人期勉大家做出典範,讓社會大眾看見醫療之愛,給予肯定與尊重,代代傳承愛的醫療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