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78期
2015-01-26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阿板薰法香
  大地保母
  助人線上
 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‧人世間
  特別報導
  寰宇慈濟
  發現歡喜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攝影筆記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78期
  二日 護心



12‧2《農十月‧十一》

【靜思小語】一念不調,造作動亂;一念愛心,溫暖人間。

悲情海地,播種希望

清晨,在臺北關渡志業園區,甫自海地勘察水患災情歸來的美國慈濟人,報告見聞並請示救災事宜。

在海地角,幾乎所有房子都泡在水裏,雷斯利神父帶著慈濟人來到他服務的香檳社區,許多人家中的床墊、衣服和瓦斯爐全都泡水無法再使用;一位婦女看到神父便衝出房子,激動地大聲哭喊:「我好餓!」並掀起上衣、露出凹陷的肚子哭訴:「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、沒喝一口水!」令慈濟人震撼又辛酸。

在藍之丘社區,長年為窮困村民服務的巴隆神父說:「我的使命就是讓自己變成貧窮的人,和窮人一起生活。」由於社區沒有排水系統,也沒有廁所,大水來時,排泄物全都浮在水面上,不但惡臭四溢,更使疾病叢生,造成抵抗力弱的孩子染病身亡。

「神父以照顧貧苦人為使命,即使自身清苦、大水來時同樣受災,仍然無怨無悔地守護居民,讓人感動!」聽聞一個個悲悽故事,上人指示,海地居民普遍貧苦,受災後生活更難以為繼,應儘速進行「以工代賑」,讓居民打掃環境同時填飽肚子,接著發放現金或現值卡,助其修繕住屋、採購生活用品。

當地許多孩子沒有申報戶口,以致無法接受教育,上人特別叮嚀志工加強與政府單位溝通,協助這些孩子受教育,避免日後衍生社會問題。「有正式身分、能接受教育,這些孩子的未來才有希望。」

善用媒體,淨化人心

與人文志業體同仁溫馨座談,上人感嘆,科技發達,讓人迅速接收訊息、知曉天下事;但也助長了謠言散布,或以偏激言論煽動人心,引發紛擾甚至動亂。

二○一○年底北非突尼西亞一名青年自焚,民眾透過網路串聯,觸發境內大規模反政府示威;「茉莉花革命」蔓延北部非洲及中東多國,爆發反政府示威效應、推翻政權。上人不捨,有些國家如敘利亞,從此深陷內亂、民不聊生,百萬居民逃往國外,造成巨大難民潮。

土耳其、約旦慈濟人就近照顧敘利亞難民,見證許多辛酸悲慘的故事。難民們即使在土耳其生活不易,仍想盡辦法組成「讀書樓」,傳授孩童知識;胡光中師兄等志工為他們送去床墊、毛毯等物資,讓難民安度寒冬,雪中送炭之舉溫暖他們的身與心。

「一念愛心,可以跨越種族、國界,溫暖人間;一念不調和,起於行動,則會造成動盪,讓許多人受災受難。」上人期許人文志業同仁,堅持以清流淨化人心,共創人間淨土。

真實演繹,以事顯法

午後,與大愛臺戲劇部門同仁座談,上人表示,有些人過去糊塗迷茫、行偏踏錯,為家庭帶來困擾,接觸慈濟後轉迷成悟,重拾家庭幸福,力行菩薩道利益人群;此過程經由戲劇展現,還有當事人現身說法、親友見證,可以發揮度化人間良能。

「人生真真假假、假假真真;有舞臺下的真實人生,才有舞臺上的戲劇。大愛戲劇取材於真實人生故事,期待大家以真誠之心,製作出感動人心、淨化人心的人生經典,讓每一秒鐘的戲劇都呈現出真善美的人生。」

慈濟成立電視臺不為營利,而是出於一念單純——希望能淨化人心。上人強調,大愛劇場當如「精雕真金」,真實展現故事主人翁的生命價值,絕不能稍有偏失杜撰。

眾生無明迷茫,要應其根機方便度化。上人談到,佛世時教大眾供養佛僧,是因為僧團初成,隨佛出家者來自不同社會階層,為了打破階級觀念,故教僧眾托缽乞食,去除欲念執著;一方面也與城鎮居民結善緣,讓大家有機會接觸佛法。而民眾供養僧團,讓佛陀與比丘安心說法、傳法,確實功德無量。

「然而佛法流傳迄今,許多信眾只重視『事』而忽略『法』——著重於供養三寶得福,忽視佛陀來人間說法,是為了讓大家理解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智慧,都能夠覺悟。」

上人教導,欲找回與佛同等的清淨智慧,須精勤聞、思、修。

世間有形之物,都是因緣和合而成,包括人的身體,也是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元素組成,會經歷成、住、壞、空的過程。「何苦為了假合的身軀、無法恆久的世間物品,相互爭奪、起衝突,破壞大地與人心?期待大家用心聞法、細心思考、身體力行,轉迷為悟,在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,安定己心也安定人心。」

慈濟人待人處事以「誠正信實」為原則,上人期許大愛戲劇也要合乎誠正信實。「編劇、演員表達,都要忠實於主角提供的人生過程,才是負責任;除了合於真實,也要力求精緻。大愛劇場要讓黑暗人生變成一盞明燈,能夠指引別人,如此才是盡到清流使命。」

上人鼓勵編劇、導演,可以和慈濟人一起做環保、訪視或參與國際賑災,「受到感動,啟發了誠意,就能合心、貼心地『開權顯實』,掌握慈濟人文而寫出真善美的劇本。」

與「菩提禪心」節目的三個歌子戲團隊談話,上人表示晨語講解經文時,會穿插講述佛典故事,較能引人入勝而體會深奧佛法。「重點不是講故事,而是講經,只是運用故事作比喻,引導人了解佛法是智慧信仰而非迷信,進而體會真實法。」

上人再次強調,在舞臺上呈現佛典,不是演戲而是「演繹」。「期待大家以虔誠心投入,透過歌子戲的身段、唱腔之美,讓人體會真、善、美的佛法、轉變人生,如此即是弘揚佛法。」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