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網拉鋸戰
撰文‧李秋月(慈濟教師聯誼會志工) 攝影/蕭耀華
問:孩子每晚一直上網,白天總是精神不濟,該怎麼溝通才有效?
答:現在家長真難為,因外界的誘惑實在太多,一下子追劇、一下子手遊;一會兒電腦、一會兒手機;它們無孔不入地誘惑著感官,讓我們目眩神迷。
跟家人出去吃飯,放眼望去,人手一機,快速滑動,不見家人間親密的互動;到公園散步,爸媽坐在樹下滑手機,孩子的眼睛也離不開手機,未見親子互動,未見汗水淋漓的酣暢。這樣的場景,若一直出現在生活中,要孩子離開網路的誘惑是很難的。
兩個孩子還小時,我每週安排戶外運動兩天;連續假期一定安排輕旅遊,讓他們接觸大自然,並且鍛鍊身體。每週使用電腦的時間,由日常生活進退行儀的表現給予加減分。所以孩子現在每週都有固定打球的習慣,也會自行安排旅遊,生活未被電腦主宰。
這樣的習慣若能從小培養,最能躲過親子摩擦的風暴;若未能從小培養,為時未晚,亡羊尚可補牢:
一、千萬不要把電腦鎖碼,孩子除了會破解密碼以外,親子的互信也會蕩然無存。
二、千萬不要擅自拔掉電腦插頭,這樣只會引爆親子間的戰火。
三、千萬不要嘮叨,一直訴說他的成績因為打電玩退步了,眼睛因為看手機玩壞掉了……
這「三千萬」,家長一定要顧好,否則就很難打開親子溝通之門。
到底該怎麼做才是上策?請心平氣和坐下來,雙方好好針對問題溝通:
一、相互訂定可接受的電玩時間,如一週兩小時,玩的時間只限定週五晚上、週六、週日上午,其餘時間盡學生本分,專心念書;週日下午是全家運動時間。
二、若違規怎麼辦?也請雙方訂定遊戲規則,並嚴格執行,否則孩子會遊走規則邊緣,「看破父母手腳」,下次的規定,孩子會視若無睹。
三、電玩時間可視孩子的表現給予增加或減少,例如:努力做家事可加十分鐘;對長輩有禮貌、對弱勢之人伸出援手,加十分鐘……不要只著重在學業成績,一方面可建立孩子的常規,再方面讓孩子活在正能量、正向的氛圍中。
這是個人陪伴孩子走過電玩誘惑的經驗,孩子從中得到該有的滿足,也得到自律的生活。他們離開身邊到外地求學時,我一點都不擔心他們因為打電玩而缺課、遲到或未盡到學生本分,因為他們早就從我們的電玩遊戲規則中學到自律。
與青春期孩子相處很難?歡迎讀者來信提問,
[email protected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