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八至二十九日 善經濟、善經營

3/28~29《農二月‧十二至十三》
【靜思小語】凝聚點滴愛心,利益人間;不追求有形財力,只希望人心富有愛與善。
教育與帶動
二十八日,馬來西亞慈濟人報告會務及慈善輔導個案,上人讚歎師兄師姊們一路走來很「幸福」,雖然面對各種困難,還是甘願付出、拔除苦難,造福許多人;期盼也能及時將文字、影像紀錄傳回本會,除了負起「為時代作見證,為人類寫歷史,為慈濟留大藏經」的責任,也可以透過網路、大愛臺向全球展現,「這是一種見證,也是一種教育,可以帶動人間善行。」
上人表示,天下人心淨化,才能保障全球平安;就像空氣是連通的,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影響並不會侷限在一個區域或國家;淨化人心要從自己及周圍做起,做出了成果,就要廣為推展,帶動大家做心靈環保。
「地球環境是一個大整體,某個國家環保做得好,大部分國家不推動,小部分也難起大作用。」上人鼓勵師兄師姊做出典範,也要傳播典範形象,即時發揮教化良能。
公益善經濟
二十九日,醫療董事會前,上人與志業體主管及醫療董事談話;慈濟醫療法人董事之一、臺北醫學大學閻雲教授是資深慈濟人,他肯定慈濟學校與慈濟醫院的醫療教育素質,醫學生、受訓醫師的心相對穩定、平靜,可塑性亦高。
上人感恩醫療、教育志業有志一同,朝著善與愛的方向耕耘,這是最為寶貴的人文精神,為了能傳續長久,就需要制定完善的系統規範;慈濟志業不能偏向商業化,若要談經濟,應是「公益善經濟」。
「五十多年前,慈濟慈善志業在克難中起步,凝聚點點滴滴的善心,投入利益公眾的事務;同時也在人心培養愛與善的種子,讓種子從一生無量,凝聚更大的愛心力量耕耘志業。取於社會、用於社會,這就是『善經濟』,從無到有、從少到多,從慈善發展到醫療,一步一步耕耘過來。」
「慈濟志業講求的是善的經濟、善的經營,不追求有形的財力,只希望人心富有愛與善。」上人表示,財物、名位都是過眼雲煙,精神可以世代傳承,利益人間;期勉在座弟子們負起使命與責任,為後世立定明確可依循的綱領。
醫療董事會中,上人再度強調,慈濟醫療志業不談營利,所注重的是愛的理念,也是一開始就立定的精神方向。「這三十多年一路走來,都是以愛耕耘,而非為利經營。雖然很辛苦,但總是期盼普遍地在人人心中播下一顆愛的種子,讓整個社會充滿愛,這個目標要從我們自己做起。」
上人指出推動慈濟志業的力量,來自點點滴滴的愛心凝聚,這是「善經濟」也是「善經營」;期盼醫療志業恆持初衷,加強慈善醫療特質,以至誠之愛照顧貧病老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