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八日 健康樂活

4/28《農三月‧十三》
【靜思小語】心、腦、手並用發揮良能,提升生命尊嚴。
心靈有寶塔
來自臺灣北、中、南區,還有離島澎湖的慈濟志工及會眾,以及從日本返臺的慈濟志工參與慈濟五十二周年慶朝山,在常住師父帶領下,三步一拜虔誠念佛,步步、聲聲漸漸接近主堂。
大眾回到主堂以後,上人開示:「大家一路虔誠禮誦,步步精進,趣向道場,接近靈山;平常也要維持這分虔誠,朝向心靈的寶塔。靈山不在遠處,而在有法之處;只要有法在,就得見佛的全身,也就是佛陀的精神。佛陀在世時所說的菩薩道,大家現在身體力行,人人都是人間菩薩。」
「眾生依靠大地而生活,要感恩大地供應資源;大家在社區裏做環保,是奉獻愛給大地,以佛法來說就是供養大地,是最真誠的供養。」
「大家救拔苦難、為人間付出,也是在供養眾生;有人心中有苦、想不開,經由慈濟人開導而紓解,這也是心靈供養。」
上人殷囑人人珍惜、把握聞法的機會,印證平時所做,會更清楚自己走在正確的方向;分分秒秒都在法中,才能體解大道、智慧如海,也才有辦法輔導人、帶動人。
上人鼓勵在座的年長志工,將五十歲存入「壽量寶藏」,提起青壯年的精神與衝勁,菩薩道上再精進,「世間無常,人生長短無法掌控,借此無常身修行,讓心靈回歸本地風光,回歸到與佛同等真如智性。生命隨著時日過去,若是不趕緊把握,不懂自我啟發,慧命也沒有增長,就太可惜了!」
清淨在源頭
回精舍隨同常住作息、出坡的二十餘位澎湖志工與上人座談,福建泉州志工亦在座。
澎湖慈濟志工不多,以少數人力服務廣大地區,負擔沈重;上人期勉師兄師姊廣招人間菩薩,邀約人人共行善事,尤其是環保,澎湖周邊海洋也有垃圾污染問題,大家都有責任改善、維護海洋環境。
上人再次叮嚀,要輔導居民「清淨在源頭」,在家做好生活廢棄物的分類,維持回收物乾淨,再送去環保站,避免瓶罐髒污、產生異味、孳生蚊蟲,既是尊重、疼惜無私付出的環保志工,也可以讓社區居民安心來到環保站付出。
澎湖的人口結構,年長者比例高,上人表示,若能在慈濟志工帶動下,讓老人家到環保站做事,環保站就是最好的「長照」場所。
「有醫師分享,要預防老化、失智,最好的方法就是心、腦、手並用。手指不斷接觸東西,會刺激神經反應;尤其做分類還要動頭腦,分類做得愈仔細,心、腦、手就愈活絡,是很好的保養方法。」
上人讚歎不少環保志工雖已八、九十歲高齡,但手腳俐落,思慮清楚,也能侃侃而談自己如何做環保、做慈濟,將晨間聽到的法結合生活經驗對大家分享,真正做到聞法、說法、傳法,「雖然身體機能難免不如過去,但是持續發揮生命良能,也很有生命尊嚴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