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三日 心靈導航

4/23《農三月‧初八》
【靜思小語】心靈大地要有法來導航,順著道理前進,才不會迷航。
人人可助人
今年二月中旬莫三比克發生垃圾山崩坍事故,毀傷居民住屋、奪走人命,慈濟持續關懷暫居於安置中心的受災戶,致贈蚊帳及清潔盥洗用品、生活包等等,並供應了九千多餐熱食。
志工早會,上人開示:「莫三比克的本土志工大多窮困,但是富有愛心與力量;在居民離開收容地點以前,近期又為他們發放購物券,這是當地從未有過的慈善發放方式。」
慈濟志工與垃圾山居民,在這兩個月真誠互動、建立感情,居民主動響應「竹筒歲月」;其實前去關懷的志工,經濟並不比他們富有,但是他們擁有心靈財富,所以有力量付出。「做善事不是有錢人的專利。只要去除煩惱無明、提升愛心,人人都可以助人。」
成見生無明
緬甸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,照顧三千位貧病殘疾人,由於醫療資源匱乏,加上收容環境不足,整個空間瀰漫著嘔吐物與排泄物的難聞氣味,行動不便或重病臥床者更乏人照料。慈濟人醫會從今年起前往舉行義診,協助照護。
從大愛臺記者帶回的畫面,看到窮、老、病、殘共住一個空間,在生死間掙扎,上人深感震撼與悲憫,與訪客談及苦況,也尋思如何幫助。
「有臥床病人吃、喝、拉、撒都在裏面,老、病缺乏醫療照顧,如同等死,看了覺得很不忍心,希望能夠改善他們的環境。」上人嘆道,那裏的人貧窮多難,從出生一睜眼就生活在困苦中,到老還是苦,生了重病,家庭無力負擔照料,送到禪修中心的收容所,其苦痛難以言語道盡。
上人說,見苦知福,只要大家願意去幫助,光是喊一聲「好」,這樣的聲波都能產生力量,可謂「風動出妙音」。
但若是心意偏邪,沒有看到實際的影像,就發出反對、質疑的聲音,會讓人心起煩惱、生無明。有時,實實在在的善事做了那麼多,但人心虛無的一念,讓所做的好事被一概抹消。所以人言可畏,人心易受惡法障礙。
「把複雜的心念減少,慧命才能增長。從發心一路走到現在,已是不簡單,如果被人我是非卡住,是自我障礙。不要聽聞別人說是非,就心生成見,如此反而讓自己愈來愈煩惱、無明愈重。」
工作即修行
聽取志業體主管同仁報告後,上人提醒,感恩、尊重、愛的慈濟人文,要從言行中落實;對於需執行或改善的事務有「共知」,一定要達成「共識」,相互勉勵、共同提升。
上人叮嚀,「尊師重道,菩薩開道」,順著道理的方向去鋪路,心靈大地要有法來導航,才不會迷航。假如人人各執己見,都認為自己是對的,人心沒有連結起來,力量分散、結構鬆散,就無法成就利益天下的好事,更無以傳承、延續法脈與宗門。
上人教導,大家以真誠的一念心投入志業,工作就是修行;面對龐大的志業會務,要從心靈開始自我調整,調和態度、聲色;既有決議就要付諸行動,確實負起責任,在行動中不斷地學習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