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二日 愈投入愈發心

4/22《農三月‧初七》
【靜思小語】真正投入做好事,做得有感受,就會生信心。
提起草根熱忱
美國慈濟人分享至馬來西亞雪隆及檳城參訪志業心得,對於馬來西亞法親的精進與用心深感敬佩,發願學習這分精神帶回美國落實。上人讚歎:「我很有福,過去生結了福緣,此生能夠得到這麼多好弟子,人人知我心。」
美國慈濟人表示,馬來西亞慈濟洗腎中心除了幫助貧苦腎友維持身體健康,也善用方法維持他們的心靈健康,例如播放大愛臺節目、分享慈濟故事、帶動腎友做資源回收,不少人投入志工培訓,返臺受證成為委員、慈誠。
除了啟發「貧中之富」,馬來西亞慈濟人也帶動「富中之富」,多位師兄事業有成,都能放下身段做慈濟事,舉凡上街勸募、在營隊活動中做清潔工作等等,融入團隊、親力親為,愈做愈有心得、愈是發心投入。
「馬來西亞志業做得成功,是因為人人真正投入做事,做得有感受,才會起信心。」上人談述,馬來西亞慈濟人以禮節和形象把慈濟人文精神具體表達出來,而且他們想師、敬師,從種種細節可以感受其真誠,這分真情最為感人。
美國志工們誠懇表達,看見馬來西亞法親的精進,自覺還有許多不足之處。上人表示,大家這麼多年道心不退,持續為社會人群奉獻心力,已屬難得;看見其他國家慈濟人的優點,自知不足,就要再精進。
美國慈濟志業發展將近三十年,雖然志工以華人為主,要進入主流社會有語言、文化的差異與隔閡,但是早期的慈濟人以一股草根的熱忱,比手畫腳也能與人溝通,協助在美國遇到生活困難或受傷就醫的臺灣遊客、華人居民,也接引了不少人。
「只要有心,就能發揮良能。慈濟剛成立時,也是由一群教育程度不高的中年婦女推動志業,鋪出四大志業的基礎。所以不要被名相所迷或障礙,提起勇氣,用心去做。」
上人叮嚀,美國慈濟人身處國際舞臺,必須勤耕福田,不要輕視點滴之愛,就地廣招人間菩薩。「雖然華人去到那一片土地生活,要適應當地風土民情,推展志業有諸多困難,不過有心就不難,盡形壽、獻身命,盡心盡力去發揮,守護人心、保護環境。」
「慈濟人以菩薩心守護人間,對於一起付出的法親也要彼此感恩、誠懇相待,整體就會有像家一樣的溫馨感受,才能打動來訪者,把人心拉近、建立情感,人間菩薩持續增加。」
上人殷殷叮嚀美國弟子們用心聽法,並且落實在生活中,觸事會理,發揮生命良能,「歲月不饒人,人生無常,趁著身體還可以自主行動、還有力量的時候多加利用。」
小志工傳法人
來自全臺各地的靜思書軒小志工,演繹鐘鼓與〈行願〉,並向上人發願:「我們是靜思小弟子,要當小小傳法者,替師公上人承擔;我們會一起推動靜思好書進校園,成為靜思法脈傳法人。」
見到幾位小志工長大了,上人詢問幾位曾經發願當清修士、當醫師、當博士的孩子,志向是否改變?幾位都回答:「道心堅定。」
劉惜寬小菩薩分享聞法心得:「師公上人最近開示有提到『生忍』和『法忍』;別人對我不禮貌、對我有不好的聲色,我不會受影響;既然已經在學習佛法,就不要因為境界起煩惱心。」
上人回應:「發願傳法,就要有忍耐力,別人對我們不好也要忍耐,要心寬念純。祝福大家,加油!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