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21期
2018-08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人醫妙手‧臺北慈濟醫院
  健康百寶箱
  親師生‧坦白話
  助人線上
  慈善臺灣
  特別報導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最美的笑容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21期
  二十五日 付出才有幸福



6/25《農五月‧十二》

【靜思小語】無私付出,辛苦也甘願;甘願歡喜,就是幸福。

 

聞如是法,如是實做

 

第二梯次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,在三重靜思堂有馬來西亞、日本、莫三比克、南非、辛巴威、賴索托、英國、德國、荷蘭、加拿大、美國、阿根廷、巴拉圭、巴西、多明尼加、墨西哥等十六國,共四百六十九人參與。

海外志工們旅途勞頓,來到臺灣以後即展開緊湊的精進課程,上人慰勉大家的辛勞,得到歡喜回應:「幸福!」上人說,若是為了生活而工作,做得很累就覺得「辛苦」;慈濟人所做的一切,都是無私付出,「甘願做」就能「歡喜受」,甘願、歡喜的感覺就是「幸福」,有付出才有幸福感。

「我也是天天感覺很幸福,聽到你們的分享很感動,如同身歷其境,就像跟著你們一起走、一起做事一樣。所以很期待人人做過以後,要趕快分享出來,『說我所做』,讓更多人如入其境而深受感動。」

上人表示,大家所分享的都是實際經驗,都是很寶貴的法;尤其大家天天「薰法香」,聞法之後發弘誓願,精進力行菩薩道,幫助、關懷苦難人,並且運用佛法救拔其身心之苦。人人都是「如是聞法,如是發願,如是身體力行」的人間菩薩!

「發了願,最可貴就是身體力行;既然學佛、聞法、入法,就要如是學、如是用、如是力行,不是空空蕩蕩,而是實實在在地接受佛陀教育。」

上人談到慈濟菩薩群中,從慈濟草創開始就跟著自己一路走來的資深委員們,大多老邁、凋零,或許已經「再來」人間了;也有年事已高的志工,依然心心念念做慈濟,談述早期慈濟事。

「很感恩老弟子,慈悲喜捨,長期不退,不忘初心,師徒相隨至今,同樣一心一志。他們做到了『四合一』── 既是合心傳法,還要和氣布達,經常現身說法,說出他們過去如何做慈濟,並且常常在菩薩群中互動,彼此互愛,教導大家如何協力,以『一加三』的大力量共同成就志業,這就是『四合一』的精進。」

六月十三到十九日,中國大陸二十三個省市近七百位慈濟人,回到花蓮靜思堂參與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,在圓滿精進以後,再分梯次回到精舍與上人談心。

「他們就地關懷慈善個案,各有特色,但都有共同的一分愛,大慈大悲的菩薩心。即使非親非故,只要接到困苦個案,山再高、路再坎坷難走,他們都願意去,擁抱著苦難蒼生。」

上人談到,大陸慈濟人大多聽不懂閩南語,但是用心「薰法香」,在聽得懂閩南語的師姊即時翻譯下,了解師父所說,久了不需翻譯也能聽懂。由此可見,只要有心,也能突破語文障礙,把法聽入心,與師父貼心。

上人說,昨天到板橋靜思堂,今天在三重靜思堂,聽到慈濟人分享與發願,十分歡喜;大家從不同的國度遠道而來共聚、分享,也是為彼此說法,要用心吸收別人的經驗,身體力行。

 

人心迷茫,指引方向

 

「慈濟已經走過半世紀,未來的第二個五十年,我們要很扎實地把道開好、路鋪平;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要永續傳承,這一百年是緊要關頭。」

與海外志工兩場座談,上人說,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的使命,在慈濟創立以來的這五十多年間,已經鋪展了「為眾生」的志業大道;現在要努力「為佛教」,就要傳承法脈、弘揚宗門。

凡夫有種種看不開、想不透的心靈煩惱,上人指出人心的迷茫困惑,是人生最嚴重的病症;雖說佛法可以應病予藥,但若是用藥的人不了解病症,也會用錯藥,或是拿捏不準劑量,反而讓病勢更沈重。

「用佛法治人心之病,要應其根機、對症下藥,不過我們有一帖最安全的藥,這帖藥若是對症了,就很快速地療治其病。這帖藥就是慈濟,慈悲濟世,付出無所求,不分宗教、不分種族,都可以走入慈濟。」

「像是馬來西亞慈濟人,一再達成師父給他們的目標,現在要朝招募三百萬慈濟會員而努力,期待讓馬來西亞有更多人能聽到、看到,還能參加慈濟,從而了解人生方向,有明確的人生目標,樂於付出助人。」

舉凡菲律賓貧窮居民捐助一元幫助遺失生活費的婦女,還有緬甸貧農日存一把米幫助更為貧苦的鄉親,都是「粒米成籮,滴水成河」的最佳見證;不能輕視點滴,更不能輕視窮人力弱,要善用方法鼓勵人人行善造福,在世界各地帶動起善的循環。

馬來西亞慈濟人走入素有「黑區」之稱的甘榜狄丁岸貧民聚居處,看見種種人間苦難相,還有人拿刀威脅,他們無所畏懼,憑著一分使命感深入關懷苦難人,真誠幫助,讓「黑區」變「亮點」。

「他們秉持無私之心去付出,心無私就無畏,這分精神也鼓舞了我;感恩這群弟子幫師父『充氣』,我自己也很『爭氣』、很努力,要傳法脈、鞏固宗門。我不求其他,只盼弟子們慧命增長,這樣我來人間一趟才值得,各位的生命在人間才有價值。」

「大家若不做慈濟,大多只關心自己的家庭,婦女們鎮日為丈夫、為孩子、為一口鍋子而煩惱,先生們則是為了事業汲汲營營,起煩惱、造業力,無常來時,『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』。現在投入慈濟,解脫了煩惱纏縛的凡夫心,走到廣大的人間,看見苦難偏多,也看見世界各地的人間菩薩,如何發揮良能,讓多少苦難人得救。」

上人期待大家共同關心窮困的國度,讓黑暗化為光明,讓人人擁有心靈財富,在互愛互助之下安定生活。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