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21期
2018-08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人醫妙手‧臺北慈濟醫院
  健康百寶箱
  親師生‧坦白話
  助人線上
  慈善臺灣
  特別報導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最美的笑容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21期
  十六日 涓滴不漏



6/16《農五月‧初三》

【靜思小語】守戒奉道,才能永續慧命。

 

非洲大地,廣布善種

 

非洲目前有七個國家有慈濟人,七國面積加總,約為臺灣的九十七倍大,幅員遼闊,自二十六年前成立南非分會,慈濟的大愛種子依序在賴索托、辛巴威、史瓦帝尼、莫三比克、波札納、納米比亞落地生根;非洲志工人數為兩萬一千四百位,有四萬六千人次響應「竹筒歲月」,日存點滴助人。

於非洲董事會中,辛巴威朱金財師兄報告,因為衛生條件惡劣,當地飲用水普遍不安全,志工發放淨水藥劑,嘉惠十一萬戶、五十五萬人,努力降低不斷上升的死亡人數。

賴索托陳美娟師姊報告,目前有三千位本土志工,平日關懷三百戶貧病人,照顧一千五百名孤兒。除了在四十七個村落推動「竹筒歲月」,還在十六個村莊推廣「糧食撲滿」,去年大家總共存了一千五百多公斤的玉米及一百八十五公斤高粱。

納米比亞三百位志工,開闢「大愛福田」,種植蔬菜,除了關懷兩百戶貧苦人,也照顧七百名孤兒。南非跨國團隊西行傳法,從德本到納米比亞,需要經過兩千三百五十公里的路程,在第六次前往納米比亞的途中,志工克服搭不到巴士的困難,歷經七十小時,終於在第四天將三包愛心米護送到達,化為孩子們手中飄香的米飯。

在史瓦帝尼,經過南非慈濟人六年耕耘與陪伴,目前有三千位志工,關懷一千戶、照顧三千五百位孤兒;志工募心募菜,徵信清單上哪怕是一條紅蘿蔔、一塊錢,都鉅細靡遺,逐筆記錄捐贈品項與數量。

本土幹部自力更生,除了愛心米,只有雙手、雙腳和內心深深對上人的愛,籌車資、籌網路費,追趕志業腳步。回顧二○一六年受證的明信師姊身影,師姊在四月間因腦瘤往生,她最愛唱的歌是:〈我要皈依在證嚴上人的座下〉。

南非袁亞棋師姊分享近期往生的本土志工身影:德本資深國際志工幹部慈妮師姊,是行遍萬里的典範元老,總是承擔團隊內守護者的角色,四處奔波淨化人心,化解人與人之間的仇恨紛爭。三月驟然往生,法親在告別式中守護在慈妮師姊棺木旁,誦念慈濟十戒、上人的三願,祝福師姊快去快回,再來人間承擔志業。

德本本土委員明思師姊,即使受病痛所苦,心境依然澄明不顛倒。當她重病臥床時,夢見了一個魔鬼對她說:「我要來帶你走。」師姊回答:「我是上人的靜思弟子,我心中有上人的法。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做慈濟?一起來當慈濟人。」魔鬼說:「好,我會跟你一起做慈濟,但是要讓我先殺了你。」

她聽了毫不猶豫地說:「好,你可以殺了我,因為你這樣就會當慈濟人了……但是請你記得,成為慈濟人就不要再殺生了,還要茹素,因為這是上人教我們的法。」

今年三月,師姊強撐病體,堅持參與德本本土幹部研習會,如願受證成為委員,堅志不移,做慈濟直到人生最後一口氣。

今年七十二歲的本土志工格芮楚師姊,肩膀有一顆水球般的腫瘤,駝著背,天天帶著小罐子出門募心募愛。許多志工日漸年老,意志力卻愈來愈堅定,啟發、鼓舞本土青年志工發心立願,要扛起非洲的志業使命。

上人感動開示,這麼多年來,經過非洲慈濟人在各國用心耕耘志業,翻轉了許多困苦人生。本土志工得法歡喜,少欲無求,本身生活很窮苦,卻能去做幫助人的人,令人欽敬亦不捨。

上人說,早期南非德本跨國關懷團隊開車行遠路,短時間無法到達目的地,必須在中途過夜,他們在路邊樹下攤開睡袋,席地而眠;無論遇到什麼困難,他們都在慈濟人的陪伴下用心度過,不但不曾退轉,而且道心愈堅定、愈精進。

德本的慈蕾、慈蒂師姊年邁,雖然行動不太方便,卻一次再一次跨區、跨國愛灑,廣布善種子,接引出愈來愈多人間菩薩。上人也期待大家帶動慈濟種子,「有機會接觸到當地的孩子,要好好地教育,開發他們的心靈財富,常懷感恩、樂於助人。」

 

辛勤汗水,灌溉綠洲

 

莫三比克的志業發展有好因緣,有臺商捐地作為「慈濟的家」;這片土地上有果樹,還有簡單的建築,本土志工很珍惜,很用心地在此共修、發放,為國際賑災勸募等等,也期待運用這片土地,培育非洲的慈濟種子。

上人表示,志工們在非洲承擔起開拓菩薩大道的重任,「不只是你們與當地居民有緣,你我師徒之間也有很特殊的緣。你們就地、就近去帶動,啟發居民的善心、培養居民的願力,否則我從來沒有去過這些國家,本土志工們卻能依教奉行,其實是你們代為傳法,一再付出心力,點點滴滴的汗水滋潤這片土地,讓乾旱荒漠變成一片片生機盎然的綠洲。」

「雖然你們不居功,所做的一切都說是『上人說』,歸功於我,其實現有的成果是你們用真誠的心意耕耘而得,我很讚歎,也要感恩你們,能夠這麼貼近師父的心!」

上人肯定幾個國家的志工推動「竹筒歲月」,就地取材做慈善,亦叮嚀財務收支要分明,點滴不漏。就像史瓦帝尼志工一樣,再微少的捐款或物資,也要一條條記錄清楚,讓人人懂得守戒律,才能永續慧命。

「唯有戒能讓慧命永續。人之所以行偏踏錯,大多是貪利貪欲,有利、有欲,就容易導致行為偏差。要帶動人,就要做得公正,無論身在何地,都要守戒奉道。」

 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