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21期
2018-08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人醫妙手‧臺北慈濟醫院
  健康百寶箱
  親師生‧坦白話
  助人線上
  慈善臺灣
  特別報導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最美的笑容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21期
  十二至十三日 存寶藏入寶庫



6/12~13《農四月‧二十九至三十》

【靜思小語】多付出一天,生命就多一天珍寶,在心地累積寶藏。

 

堪忍世間,菩薩有情

 

十二日志工早會,上人與眾分享天下事,指出人世間本來就苦樂參半,苦於眾生在無明中造作、累積的業力,生於此世須堪忍;雖然是苦,卻也很有情,因為「菩薩所緣,緣苦眾生」。

瓜地馬拉富埃戈火山六月三日瞬間爆發,熔岩傾瀉,火山下人家遭到掩埋,造成六十餘人往生,三千多人被迫撤離。突然間天人永隔,家毀人傷,可想而知悲痛到極點;無家可歸的人們,也陸續來到政府開闢的收容所。瓜地馬拉慈濟人六月五日即準備了熱食前往,還細心地保溫,讓收容所的居民吃起來還是很可口。

居民失去家園,難免悲悽驚惶;慈濟人持續關懷,溫馨呵護著,希望讓大家安心。上人欣慰表示:「天下苦難偏多,但可以見到一絲絲人性美善光輝,安定了驚惶悲悽的人心。」

位於加勒比海的島國荷屬聖馬丁,去年九月遭受艾瑪颶風襲擊,超過九成房屋受損;志工人數不多,但趕緊投入救援,發放麵包、熱食和白米等物資,又致贈居民淨水器、援建受災戶屋頂。

災後有學校區缺糧,前來求援,志工就地採購白米,但數量有限,只好讓每人領到三杯米,也請大家發好三個好願:口說好話、心想好意、身行好事。

上人說,這麼大的災難,大家都很珍惜獲得的物資,能得到比沒有得到的更珍貴,不但滿足,而且願意一起發善心、行善事。

聖馬丁慈濟人長期濟貧、推動竹筒歲月,其中有個海地人聚居的社區,居民五月主動通知志工,前來他們的教堂,取回為今年二月花蓮震災募款的竹筒;當他們得知原來慈濟多年來在海地付出,非常感動。

「他們本身生活貧窮,教堂在風災中受損也還沒復原,可是他們懂得感恩,覺得好事一定要做。遠方的貧困人,都願意付出力量行善;我們在臺灣,更要提起善念,點滴匯聚善的力量,用虔誠的心共聚善業,讓地方更平安、讓社會更祥和。」

 

舊的要顧,新的要箍

 

與宜蘭慈濟人座談,上人勉勵資深慈濟人,過去跟著師父做慈濟,成就、打穩了四大志業的基礎;現在大家把年歲存入「壽量寶藏」,要再提起年輕活力,陪伴、培養新進人才。舉凡慈善、環保等等,都還要繼續投入,不可放棄,多做一天,就多存一天的寶藏入自己的寶庫。

「要在心地建立起寶藏,或只在心地堆積垃圾,都取決於自己的心念與行動。我們要用長時間淨化心地,心清淨、有正念,所接觸的人、事、物都是我們生命的珍寶;在清淨的心地累積寶藏,再從寶藏中取善種子,向外撒播。」

上人叮嚀,對於慈濟法親,「舊的要顧,新的要箍」,招呼年輕人,傳承寶貴的經驗,也要照顧年長者,重視資深者的經驗談,感恩他們長久以來的付出;有感恩、有尊重,才能彼此互愛,共同發揮愛的能量。

上人也勉勵大家要「薰法香」。現在晨語講述《法華經》,這是教菩薩法、述佛本懷的重要經典,要用心修學。「佛陀成道後,想要對眾生述說自己所覺悟的真理,但是眾生的根機實在無法體會,所以佛陀循序漸進地說法,直到四十二年後才說《法華經》。」

「在《法華經》前面的部分,佛陀先用說故事的方式引導大家,這叫做開『跡門』;晨語講到現在,已經進入『本門』了,就是開始要接近佛性的時候。在〈如來壽量品〉就談到佛壽無量,無始無終,所以師父藉此因緣開啟壽量寶藏,請大家把握時間增長慧命。」

上人指出,聆聽《法華經》,體會佛心本懷,最重要的是落實法理在人間;慈濟走過五十二年,就是落實佛陀的教導,在人間行菩薩道。大家步步穩健,從臺灣走向國際,從「一」生無量。國際間的慈濟志業蓬勃發展,發祥地臺灣的志業發展也不能停步,要持續開發「心地」,在大眾心靈布善種子,殷勤耕耘。

 

開真實道,鋪平坦路

 

十三日,與大陸昆山志工談話時,上人感恩幾位慈濟人,隨著因緣將愛的種子帶到大陸,在兩岸之間跨海開道鋪路;大家能夠在同一個時空,同開一條道、同行一條路,實為難得,要將這條真實道開闢得更寬廣、鋪得更平坦,還要搭好拱橋,連接起因緣,不斷地接引人投入。

「臺灣的種子到了大陸,接引了很多人間菩薩;還有助學的因緣,栽培當地的貧苦孩子,現在孩子們長大了,成家立業,更欣慰的是他們投入見習、培訓,成為慈濟人,成為共同開道鋪路的人。」

上人進一步表示:「時間累積一切,大家在當地幫助這麼多家庭,為這麼多孩子鋪了路走過來;回過頭來,他們也願意投入志工、成為慈濟人。你們也可以培育出說法者、傳法者,培育出一顆顆法脈宗門的種子,在大陸延續慈濟慧命。」

一位師姊談到,過去修學佛法,是希望了生脫死,但還是煩惱滿心,對於人生有種種困惑;直到走入慈濟,靜思語如當頭棒喝,深感受用。

「慈濟沒有脫離佛法,只是更為講求身體力行。」上人指出,簡單的幾句話能讓人受用,是因為這些都是可以做得到、感受到的;別人走過來的心地風光,自己也可以實際走過,經驗和道理相互呼應,體會更深刻。

 

量力而為,注意安全

 

慈濟臺北分會已從臺北市大安區舊址,搬遷到新北市新店區的新店靜思堂,大臺北地區第五聯區的志工承擔起招呼法親會眾、照顧道場空間的重任,回到精舍學習接待禮儀,以及大寮香積事宜。

上人與師姊們座談,叮嚀大家在香積煮食及熱食端送時,一定要注意安全。「食輪轉,法輪轉;來的人多,就要準備足夠的餐飲,像早餐可以運用饅頭、豆漿或香積粥,煮食較為簡便,運送較安全,營養又衛生,也不必耗用大水量清洗碗盤。」

「不能供應不足、讓人吃不飽,也盡量不要有廚餘;簡化備餐步驟,夠鹹、有青菜就好。要向輪值志工叮嚀注意事項,量力而為,安全第一。」

 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