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21期
2018-08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人醫妙手‧臺北慈濟醫院
  健康百寶箱
  親師生‧坦白話
  助人線上
  慈善臺灣
  特別報導
  生命的禮物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最美的笑容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21期
  三日 跟誰過不去?



6/3《農四月‧二十》

【靜思小語】對人計較,是跟自己過不去;心寬念純,多結好緣增智慧。

 

更向何生度此身

 

凡夫心迷茫,不斷起心動念造業,又不由自主地隨業受報,難以覺悟超脫。與菲律賓慈濟人談話時,上人表示,所謂迷信,其實是迷在自己的見解、感覺、想法,在其中轉不出來。有機會接觸佛法,就要信受奉行,立刻修正言行、改除習氣,才不會一迷再迷。沒有人能預知自己的生命長度,能確定的是每過一天,生命就少一天,必須把握時間,善用生命。

「每次聽到氣象預報太平洋海面有颱風形成,不論颱風往哪個方向,我都很擔心。菲律賓屢次有四大不調的災難發生,不捨受災居民受苦,也不捨你們辛苦奔忙,但還是會要你們把握因緣造福,讓災區早日復原生機。」

「你們的心力付出,是為了菲律賓,不是為師父;所做的一切,能夠安邦定國,讓菲律賓社會平安祥和,這才是後世子孫、未來菲律賓人的福。」

「要幫助菲律賓苦難人翻轉人生,只在簡易屋裏是無法做到,即使有慈濟人的陪伴,來來去去,能夠陪伴多久?整體大環境若無法改善,現在雖然在志工的陪伴下戒除壞習慣,人生的迷途仍不易出離,因為生生世世的無明業力累積。」

上人也勉勵慈濟人,若在此時不減少煩惱、增加智慧,來生來世,無明還是那麼重,智慧還是那樣少;過去雖然做了好事,但是各有想法,彼此方向不同,將來仍然無法成氣候。難得此時有好因緣,要與法親共合心力,成就造福社會、澤被後代的好事。

「慈濟走過五十二年,精神法脈不能有毫釐之差;傳法脈還要啟宗門,我們秉持佛陀教法,發揮慈悲濟世的良能,所以名為慈濟宗。雖然是佛教團體,但與各種宗教、國籍、種族的人真誠互動,沒有藩籬,顯示出的佛教理念,讓不同宗教信仰的人都能接受。看見菲律賓居民尊重佛教,是因為我們先尊重他們的信仰;因為我們很關心、愛護別人,別人也關心、愛護著我們。」

上人言,以佛心為己心,就要放寬心胸;否則對任何人計較,其實是跟自己過不去,所以不要在意別人怎麼想,只看自己做得是否正確;要把握因緣,心寬念純地與人互動,合和互協做好該做的事。

 

殷勤精進說慈濟

 

臺灣各地慈誠委員就地精進共修,透過網路視訊聆聽上人在精舍共修現場開示,海外幾個道場的慈濟人亦同步精進。上人遂言,運用科技工具突破地理限制,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」,法無遠近。

在此資訊時代,人們即使在不同空間,也可以隨時相見互動,如此便利的生活,是經過許多人的研究、發明,以及開發環境取得大量資源而成就。上人教示,享受便利的同時,也要警覺地球環境因此破壞、污染,除了惜物節約,也要做好資源回收,提升回收再製的質與量,才能達到節能減碳,減緩地球環境的敗壞。

「環保的學問很深,乍看是垃圾,其實包含許多可以再利用的資源。慈濟人力行、推動資源回收,不為取利,而是為了保護大地、珍惜資源。」

上人談到,慈濟團體中有許多人從青壯年時就投入慈濟,現在甚至已逾百歲,仍然天天做志工、幫助人。「看到弟子生命不空過,慧命在增長,意無顛倒,懂得善用生命時間,這是師父最享受的時刻。」

上人與高齡弟子們共勉,將五十歲存入「壽量寶藏」,再用年輕時的衝勁積極聞法、做慈濟,生生世世行菩薩道。

「這一生是苦、是樂,是善緣共聚或是惡業牽引,都是過去生造作而來,所以現在面對苦境,要培養豁達的心態歡喜接受,一一消除『往昔所造諸惡業』;同時也要把握善因緣,為未來而鋪路。」

「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,四大志業的硬體建設完成,每一位都出過力;資深者跟著師父開道,現在還要趕快接引年輕一代,為他們鋪路,再牽引下一代同行。」

上人期勉大家殷勤精進,常常對人談說真實的人間好事,帶動行善造福、共聚福緣;若是大家不精進,社會人心也變得冷漠,將使福氣消散。

 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