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日 皆大歡喜
12.24《農十一月‧二十九》
【靜思小語】接引的人真誠、親切、和氣,受接引的人就能歡喜滿載而歸。
「當菩薩」的自覺
即將離開高雄靜思堂往北行,上人在晨間與高雄慈濟人談話,有諸多叮嚀。對於過年的餐飲準備,上人指示,因應人力調配供餐,無論簡便或繁複,只要人心歡喜,每一餐都很豐盛。
「希望菩薩招生,也希望有心進來的人,來到靜思堂就像回到家一樣,不是只吃這一餐,還認識、了解這裏是高雄慈濟的家,也是人間菩薩的修行道場,而不是熱熱鬧鬧得像『辦桌』,吃過一餐就走了。」
上人說,要讓人認識、了解慈濟,就要有人招呼,所以既要有人準備餐飲,還要有人導覽,人力如何調配就很重要;要掌握「隨緣不變,不變隨緣」的做法,不要為了意見不同起爭執。若說要讓人吃得歡喜,也可以做得簡單,但是最重要的是過程中展現出慈濟團隊合和互協的道氣,讓人覺得很親切、很有收穫,同樣能夠歡喜而歸。
有空的慈濟人要有責任感,來陪伴、接引,讓不曾來的人覺得受到歡迎,有親和感;而不是認為靜思堂外觀看來很莊嚴,氣氛卻冰冷讓人不敢進入。建築、布置以及餐飲都在其次,最重要的是慈濟人接引人間菩薩的心很真誠,天天在靜思堂裏付出,都做得很歡喜。
上人叮嚀,菩薩道在人群中修,也一定要接受很多的聲音,要接受不同的做法,要有「當菩薩」的自覺,訓練自己提升智慧,把事情做得圓融,要和顏悅色,與人互動和氣,讓人人皆大歡喜。
「『看別人不順眼,是自己修養不夠。』這句話雖然很淺白,若是能夠接受這個道理,面對再不好的聲色也能平心靜氣;若是平時道理聽得很多,了解很深的法,但是沒有入心、做不到,只喜歡聽人讚歎,覺得自己做的都對,稍不適意就很容易退轉了。」
上人說,在這個道場裏、大家庭中,就是相互教育,也要自我訓練,時時擦拭落在心鏡上的灰塵,讓這面鏡子時常保持清淨,境來照境,境過無痕;無論外面的境界再亂、再髒污,內心都不受影響。
如同十二月十八日歡迎上人來到高雄靜思堂,高雄慈濟志工與會眾再度在靜思堂齊集大廳,依依不捨地送上人離開。上人簡短對眾開示:「師父匆匆來,又要匆匆去了,時間留不住人,所以我們要把握因緣。即使師父的人不在這裏,可是法永遠都在這個慈濟的大家庭。期待人人來這裏就要聽法,而且把法聽入心,用在彼此的身上,法親要多關懷,把這個大家庭照顧好。靜思法脈勤行道,就是要認真精進;慈濟宗門人間路,要廣開宗門,接引大家進來,把法播送給人群。」
老人沒有問題
離開高雄靜思堂,上人到鳥松環保教育站探視、參訪高雄岡山環保教育園區;抵達臺南靜思堂,午後與臺南慈濟中小學師生座談。
上人讚歎孩子們很有規矩,人人都坐得很端正,也感受到老師們用心的教育。「不是硬性規定孩子該怎麼做,而是要有『軟實力』,態度柔軟,但是要有力量、下功夫去引導,讓孩子發自內心真誠受教,展現優良的品行。」
「更感恩家長們關懷學校、護持學校,不干涉校務,讓師長安心教學。讓孩子懂得尊師重道,也是家長的責任;孩子若是在學校受到管教,回來訴說委屈,家長千萬不要說:『我去找你們老師算帳。』這是現在最不好的風氣,會讓孩子天不怕、地不怕,也不怕老師,回家更不會尊重父母長輩了。教孩子尊敬老師,教育才有希望。」
臺南市黃偉哲市長領市府團隊前來拜會,上人分享剛剛在鳥松環保站,看到一大群高齡志工,人人都很歡喜;有人說之前某隻手不太能活動,做分類以後,做到忘記了病痛,手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恢復了;或是說,本來不太能行走,做環保做到現在,已經走路走得很穩,還能自己騎車來環保站等等。
「他們每個人都笑瞇瞇,看了真的很感恩,這不就是大家現在說的『長照』嗎?這群老人家不但不需要別人照顧,還能照顧別人,因為他們心理健康,覺得助人最快樂。」
「老人如果身心健康,不會造成社會問題,但是要輔導社會大眾尊重老人。可以由政府與民間合力,協助獨居長者把居家環境打造成無障礙空間,帶動鄰里之間多關心,也許能節省許多醫療資源與社會資源。」
感恩人人成就
與臺南資深慈濟人及組隊、功能組新舊幹部座談,上人說,在慈濟承擔幹部,不是為了「名」,而是要負起責任,聯絡組隊成員、向大家傳達訊息等等,讓整體活動很整齊,急難時的動員很及時,發揮「一眼觀時千眼觀,一手動時千手動」的菩薩良能。
「大家從各自的小家庭走入人群,與天下眾生結善緣,要學習常不輕菩薩的精神,永遠不輕視人,即使遇到逆境,也要感恩對方成就自己修菩薩行。」上人說,不只是在接觸眾生時,要堪忍種種境界;在慈濟大家庭裏,雖然人人都有一分樂於助人的善心,但也各有習氣,要彼此善解與包容。
有的人做事比較粗魯,有的人比較細膩;有的人有話直說、快人快語,有的人溫言婉轉,其實要表達的意思都一樣。除了善解他人,也要自我警惕,學習、培養溫和婉轉的態度,如此要投入人群行菩薩道,會比較沒有障礙。
「每一天、每一秒,無論什麼因緣出現在面前,都要誠心接受,用誠意的心去接納,我們的人生就會很幸福。『幸福』不是口頭上喊喊而已,是要真正覺得自己很有幸得以遇到了人間菩薩,也能走入人群行菩薩道,這一念心要很穩定,對準方向,沒有絲毫偏差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