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至七日 心大、志堅、氣柔
12.6~7《農十一月‧十一至十二》
【靜思小語】心胸開闊,能包容一切;意志堅定,但待人態度要柔和。
有願有力,有心有福
十二月六日,加拿大慈濟人返回精舍,與上人談及加拿大道場規畫、志業推展現況及未來方向。上人提醒大家,雖然加拿大的社會福利制度很健全,慈善個案較少,但是燈光愈亮的地方,暗角更黑暗,更讓人注意不到,所以要更用心。
眼光放長遠看,若要使社會整體亮麗起來,要從教育著力,而教育與生命最相關的是醫學,尤其加拿大溫哥華國際中醫學院在二○一五年加入慈濟加拿大分會,公立漢博學院並與慈大合作中醫教育,上人肯定加拿大慈濟人在中醫臨床與教育這方面推展得很好,方向很正確,也要加緊腳步,把握因緣把中醫發揚光大。
上人期許慈濟道場發揮社會教育良能,讓當地人士來參訪、感受慈濟人文氣息;慈濟道場裏的佛像── 「宇宙大覺者」與「大地之母」,都是精神理念的表達,不是立塑像讓人拜求,而是要讓人進一步了解佛教精神、佛法道理,「慈濟人不著相,付出無所求,不只是懂佛法,還要用佛法,這就是我們的方向。」
上人鼓勵大家「心大志堅,踏步要穩」:「心要大、志要堅、行要實,師父這輩子就是這樣。像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我也顧不得慈濟還有多少善款、有沒有力量承擔,一口氣認養幾十所學校的災後重建;因為慈濟的力量來自十方,慈善基金都在大眾的口袋裏。並不是要你們在加拿大募到足以做志業建設的善款,而是如果大家有這分心,願意承擔,自然有願就有力,有心就有福;我們取社會資源而做利益眾生之事,點滴不漏,不虧欠善心大德的付託。」
上人也提醒,在人間行菩薩道,會面對許多境界,面對不同人的不同習氣,所以「心要大」,心胸要開闊,能包容一切;而且「氣要柔」,意志堅定但是待人的態度要柔和,自己就是這樣一路走過來。希望大家都有與師父同等的心、志、願力,把握當下的好因緣,合和互協地成就四大志業在加拿大穩定推展,也成就自己的生命價值。
尊重法源,守護法脈
十二月七日,人文志業董事及主管們返回精舍開董事會,上人談起慈濟草創時以「功德會」為名,後來要建醫院,才設立「基金會」,功德會是基金會的「母會」,有功德會才能讓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四大志業成形;再追溯功德會的源起,就是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的那一念心。
即使四大志業現在因應法規,各自成立法人系統,但各志業的精神理念仍是歸向同一個法脈源頭,源頭從功德會開始,為了救助眾生的苦難而成立慈善志業,為了救治眾生的傷病而創立醫療志業,為了社會未來的希望而成立教育志業,為了淨化人心而成立人文志業。不只在臺灣,到任何一個國家做人道援助,援建醫療院所、學校及信仰中心等等,都是付出無所求,只是讓對方了解,慈濟是秉持佛教精神而來幫助。
上人期待志業體同仁都能與全球慈濟人一樣,以靜思精舍為心靈的家,以靜思精神為重,無論身在哪一個國家,言行都能如法、如規、如矩。即使各人有各人的看法、想法與做法,但是大方向不能偏;行事要尊重法源,經過主管、董事會的團隊討論後再決定。
「我期待法脈有傳人,所以我要求大家重視、尊重精舍這個法脈的中心,各志業體都是從這裏延伸法脈而成的。精舍的出家修行者就是在這裏傳承佛教精神、傳承靜思法脈,延續從師父出家以後直到現在,不受供養的堅持,不只挑起精舍的日常生活,還要作為全球慈濟人的心靈故鄉,用這分精神統理大眾。」
「為了傳承法脈,我對常住的要求很嚴格;也期待董事們能護法,守護靜思法脈的傳承,讓靜思法脈的精神根植四大志業,而各志業體的同仁們也能守法、守規律,恆住佛法中。」上人強調,「內修誠正信實,外行慈悲喜捨」是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的精神脈絡,期待各志業體主管同仁共同守持,也希望董事們多來了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