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護理師 服務就是我的信仰
口述‧田廣增(花蓮慈濟醫院護理師)
整理‧黃玉櫻(臺中慈濟志工) 畫作‧陳舜芝

微笑跟溫暖的聲音,能夠帶給病人信任與安全感,這就是護理工作的魔力;
我們給病人最好的專業照顧,病人也用生命的毅力,
教導我們要把握當下,及時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。
我是花蓮加灣部落的太魯閣族人,我的家就在靜思精舍的隔壁村。在花蓮慈濟醫院任職兩年,常看到族人來就診,巴伊(太魯閣族語阿嬤)會喊我說你是那某某人的孩子!因為族人們都是基督徒,我們會一起禱告,我感受到,護理在第一線面對病人,我們給他們身體上的照護,也可以給他們心靈上的安慰。
有一次大夜班,接到一位肝癌末期的病人,看到爺爺的輪廓,就知道是族人。爺爺的意識不清楚,我們跟家屬講,需要用約束帶保護,可是阿姨眼神很憔悴,說不要這樣做,他不喜歡被綁起來的感覺。
「我可以為你們禱告嗎?」我牽起阿姨和爺爺的手說,我們一起來禱告。阿姨眼角泛著淚,在禱告後把心裏所有負面的情緒、照顧爺爺的想法,全部都跟我講。其實我跟阿姨接觸還不到十分鐘,但彼此已經像家人一樣了。
那段期間,我常常過去病房關心爺爺;有一天大夜班,爺爺開始喘,先前他簽署DNR(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),決定臨終時不做心肺復甦術,爺爺與家人也表達過不要插管,所以護理師先給氧氣,減低爺爺呼吸困難的不適。
隔天白班交完班之後,我又去看阿姨;當我走到病房門口,阿姨看到我,緊緊抱住我哭泣,我們彼此什麼話都沒說,我知道在那個當下,阿姨很需要肩膀依靠。
我跟阿姨說,沒關係我們都在;阿姨說:「我們要回去了……」於是我們一起幫爺爺更換衣服,準備辦理出院手續。我跟爺爺說:「你辛苦了!我們要回到你熟悉的地方,你一定會很快樂,上帝祝福你。」最後,我用母語跟爺爺說再見;那時候,爺爺突然張開眼睛看著我,跟我點了頭。那個畫面到現在印象還是非常深刻。
我們給病人最好的專業照顧,病人用他生命的毅力,還有面對疾病的態度,教導我們要如何把握當下,及時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。我也想起以前在慈濟科技大學上課時,有一位法師跟我們說,生是偶然,死是必然,無常往往比明天先到,所以更要去珍惜身邊的人。
護理工作有一個很大的魔力,就是微笑跟溫暖的聲音,每當我們巡房,跟病人說阿伯、阿姨你好,我是照顧你的護理師,你有什麼事情都可以找我們;短短不到一分鐘的自我介紹,病人就相信你,讓你打開他的傷口去換藥,相信你所發的每一顆藥對他是有幫助的。我覺得這就是護理帶給人們的信任及安全感。
在醫院裏服務族人,用相同的語言、看到熟悉的臉孔,還有很有默契的幽默,照顧起來就是非常的自然。對我來說,護理就像是一分愛,一分責任,一分信任,服務是我們的信仰;護理師不分性別,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,我是一位男性,我也是太魯閣族,我是基督徒,我是一位護理師。(摘自二○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志工早會分享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