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48期
2020-11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封面故事
  親師生・坦白話
  健康百寶箱
  線上請法籤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
  寰宇視界
  慈善國際・新加坡
  慈善國際・印尼
  送愛到史瓦帝尼系列之二
  人物誌
  手護大地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印象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48期
  二十八日 教師的成就

9.28《農八月‧十二》

【靜思小語】學生感受到師長關愛,終生感念師恩,就是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就和價值。

這一刻,有價值

教育志業體主管同仁返回精舍參與志工早會,與上人及精舍師父們共同慶祝教師節。上人於早會開示,人生於世,首要感恩父母,感念生育、養育之恩;每日的生活用物、食衣住行,有賴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供應與成就,所以要感恩眾生;隨著人生成長過程,自基礎生活知識的啟蒙至各種學科、技術的學習,以及待人處事的道理,有賴師長傳授,所以要感念師恩。

「人心欲望無盡,所以永遠求無止境,過了今天,還要計畫著明天,計畫著更久遠以後要做的事。但是人生無常,今日不知來日事;無法預知是明天先到或是無常先到,最好就是把握當下這一刻,充分利用在對人間有幫助的事,這一刻就是最有價值的。」

「就如老師們把時間奉獻給教育,讓學生有很豐富的收穫,也提升了自己的生命價值;假如老師用得過且過的心態教課,算時數領薪水,學生感受不到老師的認真,也無法認真受教,放任時間空過。」

上人勉勵老師們,讓孩子感受到師長的真誠栽培與關愛,盡此生都能真誠感念師恩。「為什麼有些孩子對老師至誠感恩、重視師恩,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老師的愛與用心;有感受,才懂得感恩,並且珍惜師生情。老師感受到學生一直記掛著自己,就知道付出沒有白費。假如學生覺得在校的一切如過眼雲煙,無跡無痕,就表示我們用心不夠,沒有建立起真誠的師生情。」

懷抱著真誠的敬師、愛師之心,各地慈濟人、環保志工透過網路視訊,帶著上人「行腳」到當地,看他們如何歡喜做慈濟、做環保,聽他們分享心得與法喜。「最近,我『走』到屏東車城、佳冬、恆春,還搭船到小琉球。聽到他們唱民謠歡迎師父,看到他們做資源回收分類,一點都不馬虎,瓶瓶罐罐洗得好乾淨,一袋袋疊得很整齊,等著船東來載回本島。」

從視訊畫面看見恆春的「落山風」吹得大家衣衫、頭髮飄揚,也看見大太陽,感受到臺灣最南端的炎熱氣候,更感受到志工們的純真、簡樸、勤勞,以及無分年齡長幼,整個團隊的合和互協精神。

「我在一週內『走』到許多慈濟道場,看到許多慈濟人,人人都有共同的一分愛,愛護地球、愛護物命。老菩薩說:『感恩師父,感恩有環保站,讓我有事做,每天過得很充實,不是每天無聊在等。』要等什麼?有的人很坦白地說是等最後那一天。好像人老以後百無一用,但是來到環保站,他們分秒不空過,覺得自己還是很有用,所以天天做得很歡喜。」

上人轉而對座中的教授、老師們說:「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愛,學生也感恩老師,讓他們有所成就,這就是你們從事教育的最大意義,是當老師最大的成就與價值。」

「今天也要感恩天下的老師,有了教育,人間才有倫理秩序、道德禮儀。中秋將至,祝福全球的慈濟菩薩們中秋節快樂,但願天上月圓,地上人圓,人人、事事都圓滿。」

加拿大,菩提林

慈濟加拿大分會暨加東分會的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報告會務,上人殷殷叮嚀大家把握因緣,就地撒播愛的種子,讓種子從「一」生無量。

「加拿大的慈濟志業,是何國慶居士在二十八年前,從臺灣舉家移民到加拿大,有了這一分的緣,他在當地撒播了種子,讓醫療、慈善、教育志業漸次扎根,慈濟人合和互協的美善形象,讓人看見慈濟人文精神,招募愈來愈多人間菩薩投入。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,已經在加拿大深耕,一顆顆種子長成一棵棵大樹,從西部到東部,東西會合起來,成為一片菩提林,庇蔭當地眾生。」

加拿大幅員廣大,慈濟人相對稀少,上人期勉「人間菩薩大招生」,並且教師兄師姊們放下私我、小我的種種執著欲念,與法親們合為一個「大我」,方向一致、共同一心,在菩薩道上殷勤精進。

上人亦叮嚀,此時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,是自然界對人類的警示,大家要提高警覺,向天懺悔、對地感恩,懺悔起心動念造業力、感恩大地供應資糧,要盡心力保護大地、保護生靈。

「人們為了口欲而殺生,不斷地累積殺業,以致眾生共業的業力愈來愈深重。一方面祈禱平安,一方面又在造殺業,豈不是很矛盾嗎?只要我們茹素不殺生,讓天地眾生都回歸自然法則,就能隨著自然循環平安度過。所以茹素是平安之道,也是消災解厄的靈方妙藥。」

上人說,齋戒茹素要從自我做起,以實際行為推動護生,多一個人吃素,就能多一些動物保住性命;人人不吃肉、不殺生,與動物界、自然界和平共處,就達到與天地萬物共生息。「師父將此生奉獻給大家,也希望大家以虔誠的一念心與師父會合,你我合和互協,共同開拓菩薩大道,招呼人人鋪平道路,菩薩道上生生世世同行。」

那一年,好感恩

「每一次聽到慈濟人分享『那一年』的歷史過程,我都很感動,而且很感恩。這都是我們走過的痕跡,再經提起,勾起回憶,會將這些痕跡勾勒得更清楚,朦朧的記憶也會變得清晰明朗。」

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會務之後,上人鼓勵文史單位同仁把握時間,將慈濟史料編輯完整,否則龐大的資料堆積日久而無人整理,可供查證的人、事、物愈來愈少,將使寶藏蒙塵,再難整理完成。

上人提及前天與屏東慈濟人視訊連線,跟著他們搭渡輪到小琉球,看見當地志工大多上了年紀,然而他們不認老,持續做環保,守護著小琉球的土地與海洋。老人家歡喜表示,他們天未亮就開始做回收,在環保站做分類,天天在歡喜快樂中度過。「他們有一顆純真的心,認定師父所說,做就對了!看著他們每一位的頭髮都白了,有一股很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。我與他們相識的時候,他們才剛走入中年;三十年過去了,他們已經白髮蒼蒼。」

「後來又讓我到了龍泉寺走一趟,當年我每個月會到全臺各地複查貧戶,到了恆春就是住在龍泉寺。龍泉寺很樸素也很古老,許多舊建築現在已經改建,我記憶中的景觀快要完全消失了。所以說,隨著時間過去,人與物都不斷變化,若是沒有及時把握,一旦無常現前,想要做的事也許無法做到了。」

上人勉勵主管同仁們,為慈濟編輯歷史,不是編寫杜撰的故事,而是為慈濟人記錄他們真誠的發心與付出,將他們的人生故事書寫完整,彙集慈濟人物史篇。對於後世的人來說,編輯歷史的人也是歷史人物之一,請大家提起使命感,將五十多年的慈濟史料追蹤、查證、整理完成,將當前的真實歷史流傳後世,也能教育後世。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