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48期
2020-11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封面故事
  親師生・坦白話
  健康百寶箱
  線上請法籤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
  寰宇視界
  慈善國際・新加坡
  慈善國際・印尼
  送愛到史瓦帝尼系列之二
  人物誌
  手護大地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印象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48期
  二十至二十一日 眾生自有眾生福

9.20~21《農八月‧初四至初五》

【靜思小語】為陷入苦境的人鋪路脫困,也接引更多人齊力開出大道,在人間接起善因緣。

竹筒歲月在緬甸

二十日,緬甸、馬來西亞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分享之後,上人開示:「你們為救助天下蒼生苦難而付出,幫師父挑起這一擔一擔的米籮,實在是很不簡單!但是天下眾生這麼多,若是人間菩薩少,即使個人的力量再大,仍然無法普及天下;我們要廣招人間菩薩,只要有人、有心、有愛,就有力量。多一位菩薩就多一雙手,人人把雙手伸出來,可以及時救助苦難眾生。」

上人說,馬來西亞慈濟人合和互協,不只在境內發揮良能,還可以把法脈宗門精神傳到因緣具足的國度,例如緬甸,自十二年前納吉斯風災之後,結下了深遠的好因緣。

目前緬甸的米撲滿會員,平均每月共捐出六千七百多公斤米糧,可以救助六百多戶貧苦家庭。上人欣言,點點滴滴,積少成多,匯集起來的愛心力量愈來愈大,可以救助愈來愈多貧苦家庭。

「看到這個數字,我很感動,感動於五十多年前最初的那一念,我要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存五毛錢,那分精神直到現在,已經傳到緬甸,天天存一把米,累積出這麼多米。總而言之,點滴累積,借力使力,點滴歸入大海,功德如海;期待大家通達這樣的道理,智慧如海。」

上人進一步說,慈濟向大眾勸募,重在募人、募心,善心付出要持之以恆,委員與會員的情也要長久牽繫,帶動會員成為志工,並且見習、培訓成為委員與慈誠,才能讓人間菩薩遍及世間,達成佛陀教導菩薩法的目標。

「天下苦難多,人我是非多,我很希望廣傳佛教淨化人心,打開人人的心靈之門,將慈濟宗門樹立在人間,讓每一位人間菩薩走過這道門,將法脈貫串起來。今天看到了馬來西亞的弟子們,把師父的精神落實當地,我真的很安慰!既已認定方向正確,就要殷勤精進,毫釐都不能偏差。」上人亦勉勵緬甸慈濟人善用道場帶動當地志工,就地傳法脈、弘宗門。

菩薩道就在腳下

泰國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報告近期會務,林純鈴師姊等人談到慈善扶困的苦難家庭,以及許多無法取得社會福利保障的難民苦況,忍不住哽咽淚下。

上人開示:「人間真的很苦啊!眾生受苦,需要菩薩救助,而救人的菩薩除了要有慈悲心,還要有智慧,才能真正造福人間。菩薩道就在你們的腳下,只要你們跨出腳步,不只自己走在這條大道上,還可以接引人人同行,人多力大,幫助更多苦難眾生。」

「眾生各有業力與福報,一時陷入苦境,是缺了受助的緣,就如卡在荊棘叢中,缺了一條路可以走出去;需要大家共同出力,鋪出一條平坦的路、開出一條寬廣的道,讓這些卡住的人脫困,走上寬廣的大道。這就是人間菩薩的使命,一方面度化眾生,一方面在人間不斷地接起善因緣,讓眾生的福報現前,得以脫離困境。」

上人鼓勵泰國慈濟人放心去做濟貧紓困的慈善工作,不必擔心力量不足,眾生自有眾生福,也許社會大眾因此看見慈濟人的付出而啟發愛心,就能得到源源不絕的愛心力量支持;且還有臺灣本會作為後盾。

「看到難民也響應『竹筒歲月』,我很歡喜!你們現在幫助他們,真誠地愛著他們,他們也願意點滴累積回饋,這一點一滴如同一粒粒善與福的種子,付出的同時也在生命中點滴累積善與福,將來得福離苦。」

上人說,無論是日存善款或米糧,積少成多,可以看到有形的成果;無形的心輪一轉,發心幫助別人,長久以往能夠使得身心柔和,養成行善助人的好習慣,也會讓人因此走入慈濟而改變習氣,從而改善家庭氣氛與人際關係。

上人亦期勉泰國慈濟人合和互協,凝聚法脈宗門的精神力量。「最近師父身體不好,但是我深知自然法則,所以心無掛礙,只有一項擔憂──若是有朝一日師父不在了,弟子們還能不能合和互協?唯有人人傳承師父的精神,合和互協四合一,合於靜思法脈,慈濟宗門才能鞏固,而且世代永續。」

自我提醒要付出

「緬甸『米撲滿』會員,大多接受過慈濟的幫助,慈濟發放米糧、稻種給他們,他們每天存一把米回饋,可以讓更多人得到幫助。存下這一把米,不只可以救別人,也會改善自己的心態,因為天天都會自我提醒:要助人、要付出。」

二十一日志工早會,上人開示,慈濟人「教富濟貧」、「濟貧教富」,引導眾生啟發愛心。生活無虞的人走入苦難人的生活環境,從而「見苦知福」,不再斤斤計較,願意付出助人;在幫助貧窮苦難人的同時,也引導他們付出心力幫助其他需要的人,鼓舞、提振起他們的精神力量。

「自己的愛心富而有餘,才能夠為別人付出;既然能夠用愛對待其他人,對於家人、親友,更應該互愛、和氣,自然就會改善自己的心態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