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48期
2020-11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封面故事
  親師生・坦白話
  健康百寶箱
  線上請法籤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
  寰宇視界
  慈善國際・新加坡
  慈善國際・印尼
  送愛到史瓦帝尼系列之二
  人物誌
  手護大地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印象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48期
  十八至十九日 潤物無聲

9.18~19《農八月‧初二至初三》

【靜思小語】如同雨露點滴滋潤大地,力量雖然微弱,日久恆持也能發揮影響力。

聽到大地的呼喚

十八日,中區第三聯區慈濟人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,並透過網路視訊讓上人「行腳」到霧峰、大里、太平環保站,與環保志工們歡喜互動。上人開示:「在這一、二個小時,繞了一大圈,看到的都是寶。每一個環保站的回收物,曾經是許多人使用過後丟棄,甚至是還沒有損壞就被淘汰,若沒有妥善回收,就被當成一般垃圾掩埋或焚化,污染大地與空氣。環保菩薩愛惜資源而做回收,減輕污染,而且經過仔細分類以後,可以讓回收物再利用,延長物命也減少環境的開發與破壞。」

「所以慈濟菩薩不只是平時因應眾生所需,聞聲救苦;你們也聽到大地的呼喚,盡一分心力挽救環境,讓空氣不受污染,大地不因為塑膠垃圾而硬化,氣候調和,真的是功德無量!」

上人說,雖然和全球人口相較,慈濟志工實在太稀少,所做的努力只像是蜻蜓點水一般,但如果沒有這一點水,無法滋潤大地;雨水、露水也是一點一滴滋潤大地,力量雖然微弱,長久維持之下,也能長養大地生機。「雖然我們所做的事,並非人人都看得見,但是默默付出的這分愛就像露水,也如及時雨,久久也能發揮影響力。」

上人說,志工們以言行身教,為社會大眾做教育;加上大愛臺的報導,用媒體力量發揮教育良能,也能感動人心,帶動大眾投入。所以環保志工不只用資源回收所得護持大愛臺,還要經常收看大愛臺,看看其他國家地區的志工是怎麼做的,互取優點、彼此勉勵,還要向社區鄰里宣導「開大愛,觀天下」,從大愛新聞與節目了解重要的全球訊息,也看見全球慈濟人的無私付出,這也是愛心的教育。

看見走得通的路

與有志修行的海外慈濟人談話時,上人指出,不是念佛、打坐就是修行了,真正的修行是修心養性、端正行為,要在生活中、人群中磨練,才能察覺自己的缺失,下功夫改正。

「佛法有深有淺,鑽研得再深仍是在名相上打轉,若無法實用,也只是了解字面上的意義而已,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事,和人相處時無法容忍他人的習氣,就會生出煩惱;『一念無明起,八萬障門開』,凡夫跟聖人其實只是在這一線之隔。法聽得再多、研究得愈深,唯有聞法入心能受用,在人群中面對眾生的習氣時,能夠安住自己的心;心安住了,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精進。」

上人提及海外慈濟人送《靜思語》給當地人士,他們如獲至寶,有人表示得到這套書,就如得到一座學校。「他們從《靜思語》中看見了道理,看見了一條可以走的路;雖然是很淺顯的語句,但能讓人受用,是真正實用的法。所以你們要求法,應該就是求得行得通的道路;佛法不離世間法,能融合貫通實用。」

上人期勉高知識分子還要更進一步提升智慧,用智慧觀察、尋找心中理想的道場。精舍的修行生活很樸素,除了早晚課誦、聞法,常住日日辛勤勞動,自食其力。在叢林中與同修道侶共住、起居與修行,和在社會上與一般大眾相處一樣,要適應彼此的習慣,包容他人的習氣,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身、口、意。

即使是出於好意,有的人說話用詞總是很尖銳,無意中影響他人的道心;固然是說話的人有需要修正的習氣,聽話的人也要自我調適,不要為了別人無心的言語而起煩惱,障礙了自己。

上人勉勵,要用智慧選擇終身的方向,時時用當初的發心立願提醒自己,以願力堅持朝正確的方向精進。「只要心念正確、方向正確,就不會受外境影響,或是傷害道心而出現漏洞、空隙,把學到的法漏失了,心中只剩下煩惱無明。」

上人舉自己為例表示:「我此生與人無爭、與事無爭、與世無爭,所以沒有得失煩惱;但是我有心願、志願,為了達成心願,我堪忍一切困難、逆境,仍然堅定去做我該做的事,不畏懼外力干擾。」

「我堅持去做的事,都是為佛教、為眾生,而非為自己,所以從來沒有為自己煩惱過,卻總是為多災多難的世間煩憂。但是回顧此生,我沒有後悔,因為我向來不為自己,所以沒有愧對人間,只是有一點虧欠,就是世間事很多,盡此一生無法做完;感覺還有很多法要對大家說,讓大家轉法輪、轉心輪,但時間很緊迫了。此生對己無憾,但是,對世間還有很多未盡的遺憾,只希望法脈代代傳承,一定要傳得鞏固,而且宗門一定要立得正。希望大家也要聞法轉心輪,才能轉正法輪;假如心輪不轉,正法就無法轉。」

「人的眼睛總是向外看,很少看到自己;在慈濟看見這麼多聞法而轉變人生的典範,我們也要懂得反觀自照,見賢思齊。我常說,世間有苦難眾生,才需要菩薩救度;有病人,才需要有醫師,這世間諸事本就是相對的。有人不順我們的意,還是要感恩對方現這樣的相,給予逆境考驗,來磨練、成就我們的修行,藉境修心,才能轉煩惱為菩提;這些磨練、考驗我們的境界,都是修行的道場。」

相信困難會過去 

十九日,與慈濟醫療法人資訊室應詩白主任談話,上人說,合心、和氣好做事,只要掌握了正確方向,團隊合和互協,困難總會過去;雖然過程很辛苦,但是通過考驗以後,會很有成就感,感覺自己的付出對人間有所貢獻。

應主任說,面對困難時,只要想起上人在花蓮慈濟醫院動土典禮時,含著眼淚咬牙面對沉重壓力的表情,就會自我勉勵,目前的困難與壓力,和上人當時相較,實在不算什麼;師父都做得到了,弟子當然也要跟上。

上人表示,動土以前擔心土地問題解決不了,到真的動土以後,當時募得的建院基金遠遠不及預算,而且工程一旦進行,每十五天就要付一次工資,錢要從哪裏來?「我這輩子做事真的是自不量力,只有一分信心,信己無私、信人有愛。我很誠懇地要為眾生做事,慈濟人也同樣以誠懇的心跟著我,做事很認真,而且付出無所求,在這五十多年來對社會、人間有貢獻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