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48期
2020-11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封面故事
  親師生・坦白話
  健康百寶箱
  線上請法籤
  聞思修
  主題報導
  寰宇視界
  慈善國際・新加坡
  慈善國際・印尼
  送愛到史瓦帝尼系列之二
  人物誌
  手護大地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印象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48期
  一日 修行就要耐勞

9.1《農七月‧十四》

【靜思小語】初發心不變,堪得起磨練,即使辛苦也甘願歡喜。

點滴累積也會有進步

五位近住女前來請求圓頂,上人期勉:「人間就像大火爐,若沒有經過高溫大火淬鍊,沒有經過大槌的敲打,就不成器;而且在此之前,要用心把材料準備好,因緣具足才能冶煉成器。」

「你們與慈濟有緣,應該也要說是與我有緣,才能在精舍過了這麼久的修行生活。要成就一尊佛,必須經過無法計算的長時間,生生世世經歷不同的修行境界;而我們要從發心的那一刻開始,就恆持這一念心,不論時間多久,這念道心不變,直到成佛的那一天。」上人且言,無論從發心之初到成道之時要經過多久,只要恆持初心、堅定道心,長久劫也如同一剎那間,一剎那間可以成就久遠劫,方向始終不變。

幾位師姊從學生時期就接觸、認識慈濟,也認定人生方向就在慈濟,直到發心修行,走入靜思道場,經過幾年的近住女生活,也堪得起生活上、人事上的磨練,這一念心志篤定不變。上人肯定大家並分享自身經驗,年輕時的家庭經濟還不錯,許多家務有傭人打理,後來天天到慈雲寺跟著常住一起做事、下田,或是煮了點心,騎腳踏車送去田裏。有一段時間因為生病,常住出坡,自己無法去,就負責洗滌常住每天更換下來的衣服。以前修行者穿的衣服是用白布染墨水,洗了以後還要漿過再收起來。

「修行就要耐勞,即使這些事在家裏不曾做過,現在下決心要修行,就要用心去做。苦不苦?一點苦都沒有,很甘願,就像我常說的『甘願做,歡喜受』,心情很甘願,做得很歡喜。大家若有修行的心,就要很甘願入道場,而且要堪得起苦磨;若發心修行卻不想吃苦,就不算修行了。」

「常常教大家時時反省、懺悔,因為我們都還是凡夫,起心動念、習氣動作,不可能完全沒有錯誤。只不過我們在修行道場裏,天天聽法,若有用心,點點滴滴的法水流入心中,點滴累積也會有進步,也會累積出道氣。比較擔心的是滴入心中的法水少,煩惱習氣卻很多,所以被法水洗淨的心地很快又被污染了。大家有心想要修行,這一念心很寶貴,但是要用智慧看清楚修行道場再做選擇;看清楚了,也立下了志願,在自己所選擇的道場修行,才能天天甘願歡喜,安心聞法,讓點點滴滴法水滋潤心田,讓道心法種萌芽茁壯。」

上人形容修行如同耕心田,自己的心地要靠自己耕耘,而且要把握時間、把握因緣吸收法水入心,不要放任法水流過,或是被烈日蒸乾,使得心地乾旱,無法增長慧命、成就道業。「時間過得很快,我們都要好好把握。為了不辜負大家要來跟隨師父的這念心,所以『拖命用力』在傳法,也希望你們聞法能受用,將來也能將你們的精神理念往下傳承。」

「你們都是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的第一代,靜思法脈的修行精神就是『自力更生』,我們的生活不是靠布施,而是靠自己的力量,還能夠為眾生付出。所以我們要立典範,帶動大眾為苦難人付出,行菩薩道,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理念。」上人強調靜思道場的修行者,永遠要護持慈濟,立人間菩薩的典範,帶動在家居士行人間菩薩道,這是法脈宗門永恆不變的方向。

秉持一念心走到現在

上人與一位師姊談及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有高學歷,而自己的成長背景與現在大不相同,沒有這麼好的就學條件;早年女孩子長大以後就是結婚,承擔家庭,無法像現在的女子有這麼多人生選擇。而自己決定出家,是因緣所成,也是對於人生的方向選擇:身為女子,難道一輩子只能為一個家提著菜籃,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?起了這個念頭,就決定出離小家庭,為眾生擔起利益天下的責任與使命。

佛教裏有許多菩薩,其中二位與人間最有緣的菩薩,一位是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」的地藏菩薩,甘願走入最苦的地獄為眾生拔苦;一位是「千處祈求千處現」的觀世音菩薩,聞聲救苦。上人認定這二位菩薩都是學習的方向。

「既然確立了人生方向,不要為小家庭提菜籃,要為天下眾生挑米籮,就秉持這一念,幾十年一路走到現在,挑著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的重擔,從臺灣遍及國際。」上人說,除了決定出家修行時的那一念心,還有上印下順師公上人給予自己的六個字叮嚀──為佛教,為眾生。為眾生,已經將慈濟大愛擴及國際,救助無數苦難人;為佛教,現在要更加努力,把握在聯合國會議發聲的機會,讓全球人真正認識佛教,認知慈濟人就是秉持佛教精神,在國際間發揮愛與善。

上人說,慈濟走過半世紀,路已經鋪平、大道已經開拓,有幾十個國家地區有慈濟志工,將慈濟精神落實在當地,並且帶動出精進的本土志工。世界各地都需要有這樣的人才,可以廣播善種子,才能發揮淨化人心、祥和社會、讓世界和平的力量。

上人表示,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的精神,就是入世行菩薩道;要入世就無法脫離俗事。雖然出家修行者是出離小家庭,但是靜思道場的修行方向是自利利他,而非從此不問世事。「修行主要是修正自己的行為,但還要更進一步輔導眾生,這就是菩薩行;菩薩是『覺有情』,自覺還要覺他,才是真正做到自利利他。希望佛教徒對佛法要有真誠的信仰,用熱情投入人間,否則佛法永遠無法站在世界的平臺,讓世人廣為接受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