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51期
2021-02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封面故事
  慈善臺灣
  主題報導
  親師生・坦白話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人品典範
  慈善國際
  特別報導
  書摘
  健康百寶箱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象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51期
  二十四至二十六日 德之源泉

12.24~26《農十一月‧初十至十二》

【靜思小語】救濟世間貧苦人的力量,來自社會大眾;展現無私大愛之德,才能使慈善資源不乾涸。

人人合心,四合一

社會人口高齡化,現代家庭少有三代同堂,年長者獨居或兩老相依的情況愈來愈普遍,如何讓年長者在生活和心理上得到周全的照顧,是所有人都要重視的社會問題。二十四日於醫療董事會,上人感恩各所慈濟醫院替自己照顧年長的慈濟法親,也期待醫療志業與慈善志業合力,將老年長照做得更全面。

「期待主管同仁們都能以無私大愛經營四大志業,而且四大合一──醫療不能沒有慈善、教育、人文;要達到四合一,就需要人人合心,合於無私大愛。」上人說,如今世間疾疫流行,不只要靠醫療救治,還要用「法」醫人心。病從口入,要推動人人吃素,少養少殺,讓世間萬物回歸自然生態,眾生皆平安。慈濟醫療志業一向秉持「守護健康,守護生命,守護愛」的原則,所要守護的愛就是完整的大愛,這分無私大愛普及一切眾生。有完整的愛,才有完整的健康、完整的生命力。

粽串精神,不偏離

二十五日與美國慈濟人談話,上人說,慈濟人在各地勸募而來的愛心資源,是要應社會人群所需,除了平時例行的慈善發放,一旦發生災難意外,就要及時付出;人生無常,無法預料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而事先編列預算,若是超過年度預算即無法運作,或沒有將年度預算用完還得另尋名目核銷,這都是違背慈濟誠正信實的原則。

慈善資源就像一個大水缸裝水,讓有需要的人儘管來舀,足以供應大眾;水源則來自大眾長久以來點點滴滴的付出。要讓水源常湧、不乾涸,就需要慈濟人展現無私大愛之德,才能得到人人信任,願意長久付出,合力救濟世間貧苦人。

上人指出慈濟不同於一般慈善機構之處,就在於慈濟不只救濟貧病苦難人,且致力於淨化人心、祥和社會;人間菩薩要度化人間,要為人間做事,心量就要開闊到包容一切,無色彩、無分隔。

慈濟在美國有九個區、八個分會加上美國總會,上人指出,美國總會要承擔起全美慈濟會務的總窗口,統籌人力、物力的調度與運用,並且與臺灣本會緊密連結,「粽串」結構清楚、脈絡通達,就不會因為各行其是而分散力量。

「如果各人自掃門前雪,精神力量拉不起來;但是要拉起精神的粽串繩結,真正發揮力量,要有『德之源泉』。」上人說,既然以「慈濟」為名,精神理念與行動就不能偏離法脈宗門的方向;請大家善用有限的生命時間,把握同在慈濟的因緣,借力使力,發揮最大的生命價值。

「自慈濟創立這五十多年來,方向一點都沒有偏差,這就是我的生命價值,價值在無私大愛。慈濟人都是放下私我,與法親合為一個大我;要成為『沒有痕跡的大我』,分不開你、我、他,共同合為一股大力量。」

「我們要為天下做事,所以力量不能分割,不能脫離粽串的總繩結;不論是慈善、醫療、教育或人文,都要掛在繩結之下,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,即使功能繁多,要拉出很多條粽繩,每一條都還是合在同一個精神源頭,就是師父從臺灣開展的法脈宗門精神。」

慧命力,一生無量

馬來西亞新山支會二十五周年,志工二十六日透過網路視訊與上人座談,多位分享由葷轉素的心得。葉俍輝師兄談到以前生產動物飼料,知道飼料裏添加可能無益人體健康的物質,時時感到不安;現在全家人都茹素,並且帶動親友。高齡七十四歲的環保志工杜金娣師姊,為了「薰法香」,二年前學會使用電腦,並且承擔音控志工,她歡喜地說:「天天薰法香,改掉很多習氣。」

上人開示:「馬來西亞慈濟人很貼心,而且第一顆種子發心立願,就會合因緣,就地帶動,從『一』生無量,粒粒都是飽滿的種子。但願這一粒粒的種子有旺盛的『慧命力』,假如空有外殼,裏面的慧命不飽滿,哪怕土地、水分、陽光、空氣等因緣具足,也難以健康茁壯。」

上人期許每粒種子都能培養成健壯的大樹,而且不只有一棵,而是拓展成菩提林,不斷地開花、結果,讓粒粒果實裏的種子,都能長成大樹。

「祝福全馬慈濟人擴大愛、拉長情,人人的心都要拉近,拉到貼在一起;人人的大愛無痕跡,要將這分無私大愛融合在一起,如同空氣、流水一般,用刀劃不開,不分你我;人間菩薩合和互協,道心堅定,永不退轉,生生世世同行菩薩道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