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九至二十日 感念眾生恩
2.19~20《農正月‧初八至初九》
【靜思小語】人類衣食住行均需仰賴彼此成就,要相互感恩,愛要擴及眾生。
改變習慣,改善環境
「我這次歲末祝福行腳,搭小巴士從臺北回花蓮,沿途鑽過許多隧道,心中感受很複雜。以前有些路段較窄,只能單向通過,必須等待會車;現在道路拓寬,還有很多隧道可以通行,交通順暢、方便了,卻是破壞山體得來的便利,車行於隧道中,也看不見壯闊美麗的山景與海景。」
十九日,與來到精舍參加「全球共善學思會」的學者談話,上人有感而言,氣候的異常變化造成災難,是人類長久以來破壞、污染自然環境導致;要根本解決環境問題,還是要從人類願意改變生活習慣做起,減輕地球環境的負擔,讓大地與海洋慢慢休養生息,直到回歸正常。
不吃肉、少養殖,大幅減少動物的飼養數量,能大幅減輕空氣與水土的污染,也可以避免病原體跨物種傳播。上人談及幾次造成大流行的疾病,根據病源推溯與研究,都是從動物感染給人類,再於人群中迅速擴散;雖然現在醫療科技發達,但仍然無法研發出對治這些傳染病的藥物。在佛法來說,瘟疫蔓延,是眾生共業所致,來勢洶洶,人力無法阻擋,要靠人們真誠懺悔、改過,才能減輕業力,消弭災疫。
上人強調「感恩尊重生命愛」,這分愛不只愛人類,也要擴及世間眾生。「人間最可貴的就是感恩心,只有自己一個人,或是世間只有人類是無法生存的,衣、食、住、行,都要仰賴許多人,運用許多資源,才能讓我們安然生活,要彼此感恩。」
智慧通達,人事圓滿
二十日,板橋慈濟人返回精舍拜年,新任和氣組隊長與上人分享承擔幹部的心得,並報告法親關懷以及「遍地開花」讀書會推動。
上人提及行腳到各地,都看到慈濟會所裏展示的慈濟人聞法筆記,有些高齡志工不識字,仍然看著大愛臺的字幕,一筆一畫抄寫,寫得很工整。「有心就不難,不要輕視自己,人人有同等的智慧,只是各自因緣不同;或許過去的生活條件不允許,所以沒有上學讀書,但是智慧不會消失,一點就通,講的道理比學識高的人更通達,因為他們真誠用心,很認真聽講。」
常有年長的志工對上人說自己不識字,上人回答,不識字不要緊,懂道理就好了。高齡長者智慧通達,所以人事皆圓滿;聽師父講晨語,也很容易和生活經驗融會貫通,加上讀書會時可以向較年輕的師兄師姊詢問看不懂的名相,所以聞法解理,沒有讀不通的道理。
上人請師兄師姊耐心陪伴年長志工,如果有老人家說自己年紀大了讀不了書,可以對他們說,要讀「來世書」,此時把道理讀入心,來生一看就能懂。「許多資深的慈濟菩薩,年齡都與師父差不多了,或是比師父年紀大;他們過去和師父開闢菩薩道,現在上了年紀、身體不好,正是需要你們去關心,要敬老尊賢,用感恩心對待資深的師兄師姊。向上一輩學習、向下一代傳承,慈濟的精神理念才能延續。」
上人叮嚀大家,承擔志業責任,走入人群幫助苦難,同時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;把自己社區裏的法親和貧病苦難人照顧好,才能夠跨區去關懷。
上人指出社區讀書會也是法親關懷的方法之一,法親共同聞法、相互討論與勉勵,在心得分享時,有人會吐露自己的家庭遭遇、心情鬱結等等,旁邊的法親就能給予關心和建議,引導他們心開意解。有知心人聆聽傾訴,是最好的心靈抒壓,有益身心健康。
慈濟人聚在一起,不一定討論經文意義,也可以說說故事,或是討論訪視個案。聽聽大家分享的慈善個案,生活是如此辛苦、困難,再想想自己,能夠健康平安,而且有力量為別人付出,和這麼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慈濟事,比起來真的有福多了。見苦知福,就要知足,知足就會感恩,有感恩心的人生最有福,心靈輕安快樂。無論大家來自什麼樣的生活背景、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,和慈濟法親的相處,都是平等互重、歡喜自在。
「總而言之,還是要精進,聽法入心,可以解開心靈煩惱。聽到你們認真聞法,並且因此改善對待家人的態度,一家和樂,我會很開心、很安心。若希望社會祥和,就要用法淨化人心,家家和睦則社會平安。」
愛的教育,愛的信仰
與教育界人士談話,上人回憶慈濟辦學的淵源,是從醫療到教育,這兩者對於社會都很重要,醫療守護生命,教育成長慧命。臺灣這幾十年來大致平安,四大調和,人心也很平和,教育水準高,應該可以培養出很多好人才。慈濟教育是愛的教育,注重生活教育和品德教育;生活規矩和品德,可以從服儀、言行態度展現出來。
「慈濟學校的學生都要穿制服,大學生也一樣。讀到大學,更要懂事、守規矩,而且人人穿著都一樣,不會在衣著上起分別心。來這裏住校,家庭清寒的孩子,我們可以減免學雜費,甚至還補貼他們的生活;他們的家庭有困難,慈濟慈善也會幫助,讓他們安心讀書。」
上人說,慈濟本就從慈善志業做起,教育也不離慈善,而且要讓就讀慈濟學校的孩子知道慈濟在臺灣、在國際所做,愛的能量發揮在全球。因為「信己無私,信人有愛」,所以總是認定有益眾生的事,做就對了;要讓這分愛變成愛的信仰,不分宗教,都有相同的理念,這就是慈濟學生要接受的愛的教育,終生以無私大愛為方向。上人與眾共勉,用教育提升品格,把學生教育好,就是盡社會責任,讓社會的未來有希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