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56期
2021-07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主題報導
  特別報導
  慈善國際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
  真情映像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56期
  越南 防疫模範生的燃眉之急
撰文•葉子豪 相片提供•慈濟越南聯絡處

越南慈濟志工今年元月與西寧省友誼協會等單位合作,致贈貧困家庭每戶十公斤大米及物資包。

上半年度,越南慈濟對六千九百多戶發放紓困物資,
平常時期這不是難事,但疫情期間多不容易,
志工必須做健康申報,確保不屬於第二代至第四代接觸確診案例,
每車搭乘人數不得超過所有座位數之一半,所面對的群眾甚至沒有口罩可以戴。
志工究竟有什麼非出門不可的理由呢?

二○二一年四月,亞洲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爆發,東南亞國家中,擁有九千八百多萬人口的越南,在四月下旬也出現疫情高峰。六月中旬,越南累計確診人數超過萬人,就染疫人口比例而言,疫情較諸其他東協國家,仍屬「模範生」等級;之所以能夠維持遠低於鄰國的確診人口比例,在於政府雷厲風行的防疫措施,社區發現確診者就封街,廠區就封廠。封鎖區內的確診者送醫救治,其餘人等就地隔離、不得離開,由政府提供物資補給直到解封。

如是嚴格的隔離措施,發揮了斬斷傳播鏈的效果,讓確診者始終維持在低比例,卻也重創了經濟與民眾生計;在共體時艱的日子裏,有人咬緊牙根度過了,也有人難以為繼。

「從二○二○年至今,不僅是我的生活,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被顛倒了;許多企業破產,許多人失業,去到哪裏都擔心被感染,人人惶恐不安。」在外商企業任職的阮氏麗華(Nguyen Thi Le Hoa)表示,自胡志明市再現確診案例後,上級就下令居住在當地的員工不得前往鄰近的西寧省廠區上班,負責接送的交通車也停駛了。

身為財會主管的她於是改為居家工作,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,「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,公司不得不裁去百分之五十的員工以降低營運成本;有些人能找到其他工作,有些找不到,只能領取失業救濟金。」

慈濟志工四月於西寧省(上圖)、五月於海陽省(右圖)助學金發放,遵守政府防疫規定,人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社交距離;受助學子也取得紙製竹筒,發揮點滴善念。

多地點、多場次發放

除了原本就相對弱勢的家庭,疫情下遭遇困頓的民眾持續增加。越南慈濟志工會同政府展開紓困發放,自二○二一年元月至五月,志工們已在海陽、西寧、茶榮三省及南部大城胡志明市進行疫情紓困,為六千九百多戶貧苦鄉親發放糧食。

這些濟助行動實際操作起來繁雜細瑣、變數多,特別是疫情爆發後,越南政府頒布了「五K」政策,嚴格要求國民力行戴口罩(khau trang)、消毒(khu khuan)、健康申報(khai bao y te)、保持社交距離(khoang cach)、不聚眾(khong tap trung)五項防疫措施。對慈濟志工來說,要在發放時落實不聚眾、保持社交距離,就沒有想像中簡單了。

「一月時,我們總共安排了六個場次的發放,但發放兩場之後,疫情來了,所有的流程、時間、地點就全部更改、重新再通知。」慈濟越南聯絡處負責人陳大瑜表示,為了避免太多人群聚,原本兩天就能完成的大規模發放,應政府要求改成多場小規模發放,得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。

越南政府機關基於防疫採取分流上班,導致行政人力減少,也影響受助家戶的造冊工作。行政人員能夠提供的資訊,往往只有戶數、戶長的個資,看不到一戶有多少人、年齡、性別等更細緻的資訊。

對於這些難題,慈濟變通應變,以三口人一個月的用量為基準。陳大瑜說,因應越南人的米食習慣,慈濟人為每戶人家準備了一包十公斤重的大米,印著白底藍字的TZU CHI字樣以及菩提葉標誌的米袋整齊堆疊,傳達令人安心的厚重。志工們還準備了物資包,內容包含一瓶食用油、一包口罩、一包調味料、兩包鹽,以及四包快煮麵。

大米加物資包的組合,足供三口人食用一個月,若是五、六口之家,則能維持十天半個月不虞匱乏,讓平日以出外打零工維持生計的艱苦人們,能夠獲得足夠的食物資糧、減輕其生活壓力,不至於為了討生活而頻繁外出,從而降低感染的機會。

發放物資之外,慈濟也持續為清寒學子發放助學金。以往,志工在每個縣市設立一個發放點;因應疫情,和當地政府討論後改為多點發放,避免聚眾,「比如海陽市找十一個發放地點、清河縣八個地點、四岐和清棉各六個點。」

說起今年五月中旬在越南北部海陽省的助學金發放,志工資歷長達二十年的本土志工謝氏念(Ta Thi Len)直說,這是海陽人的一大福氣。鄰近首都河內的海陽省,在今年元月確診人數暴增,鄉親們不只在自己家鄉受到嚴格的防疫規範,鄰近省市也紛紛管制進出海陽省的人流與物流,導致省內的農產品滯銷。

除了維持社交距離,政府要求企業員工進行普遍篩檢,篩檢結果必須全數陰性才能開工,加上運輸規範造成原物料進不來、產品無法出口,高強度的防疫也令許多企業面臨運作的困難。

儘管學校也暫時停課了,但助學金的支援依舊重要。陳大瑜本來想從胡志明市北上海陽省,關懷助學金發放事宜,但合作的政府單位得知後,力勸他避免前往。他於是將海陽的事務全權交給當地本土志工辦理。

為了符合防疫規範,大家恪守防疫「五K」原則,在增加場次、延長時間的波折下終於達成任務,為兩百一十五位小學生,發放每人一百萬越盾(約新臺幣一千兩百元)的助學金。三百六十四位初中生及一百三十二位高中生,則分別獲得一百六十萬越盾(約新臺幣一千九百元)及兩百萬越盾(約新臺幣兩千四百元)的助學金。這些金額對長年接受幫助的學子來說有如及時雨,努力了那麼多年不至於因此輟學。

「學子們拿到這筆錢可以支付部分學費,以後上學就不用愁了。」謝氏念歡喜地說。

把握還能「走」的時候

在防護物資的提供上,慈濟志工以越南南部鄰近柬埔寨邊境的邊防單位為主,透過紅十字會、友誼協會,捐贈醫用口罩、手套、防護衣、護目鏡、額溫槍等用品給第一線防疫人員。除了這些必備的檢疫小物件,還有肩背式的消毒噴霧器,以及太陽能照明燈。「因為邊界線上,有些地方是沒有電的。」陳大瑜補充說明。

「這些防疫人員最主要是處理偷渡進來的人」,陳大瑜說,鄰國柬埔寨疫情更加嚴重,邊防人力因此增加,相對的防疫物資也要增加。

慈濟志工很想再為當地多做一些事情,但面對嚴峻的疫情以及政府嚴格的規範,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得仔細思量。四月下旬疫情升溫,很多後續的訪視、勘查行程都被迫暫停了,所幸眾人把握因緣,在還能「走」的時候,圓滿了許多該做的事。

「當我親眼看到鄉親們手握物資,高興得眼淚直流時,我很感動。衷心感謝上人給我們機會跟鄉親們結好緣!」懷抱著滿滿法喜,慈濟志工阮氏麗華持續鼓舞胡志明市的法親們,「政府要求不聚集,所以我們暫停環保工作,但每個月志工仍分成幾個小組去關懷照顧戶,問候生活狀況,協助他們度過困境;我們也呼籲大家每週二和週三晚上參加線上讀書會。」

越南北部海陽省的謝氏念,除了感恩多年來南部法親的鼎力相助之外,更提醒自己要學習上人說的法,把握因緣、能做的盡力去做。她牢記著慈濟五十周年時,一位志工分享的一句話:「上人的肩膀太小,卻要背負著整個天下!」她說:「我們彼此鼓勵茹素,向更多人說慈濟、募心募愛幫助更多人!」

慈悲濟世是全球慈濟人的本分事,儘管他們此刻行動暫時受限,特別是五月底開始,越南再度面臨了新一波變種病毒流行的考驗,但秉持上人「取之當地、回饋當地」的教誨,慈濟人對越南本土的付出與關懷,仍將持續深入、擴大。

 

●回首這疫年

‧越南歷經四波疫情,每波傳染速度都愈來愈快。胡志明市所有學校暫時關閉,我兒子從宿舍搬回家線上學習;我的雙親年邁,抵抗力弱,因此我們一家人避免外出接觸人群,居家時保持房間整潔,粗茶淡飯,鍛鍊身體,並且深深感恩親友都平安。

‧每天晚上我收看大愛電視節目《人間菩提》,聽上人的話,把惶恐的心轉變成實際行動;雖然這段時間大家過得比較辛苦,但仍要多付出,呼籲更多人一起茹素,共同虔誠祈禱疫情消弭。 ──胡志明市慈濟志工阮氏麗華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