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365天.天天靜思語 (上卷)
  365天,天天法語浸潤
  勤耕福田
  真空生妙有
  定心定力,安住心思
  與人、事、世無爭
  凡聖之別
  簡單的妙法
  紓解人事壓力的方法
  領略大地之美
  持戒真義
  學佛學清淨
  不妄想,盡本分得本事
  心寬天地寬
  四季輪轉中的「無常」
  中道
  物質有生滅,慧命永恆生相續
  不求事事如意
  心念如網
  缺角的杯子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道侶叢書 / 365天.天天靜思語 (上卷)
  凡聖之別
二月十五日

迷時是凡夫,覺悟是聖人,凡聖之別在於是否見理。何謂「見理」?意即觀念正確,沒有錯誤;能講、能寫,不一定就表示體會真理,唯有身體力行,才能透徹真理。

——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

 

菩提樹(二)覺悟之樹

佛陀一生與樹有緣——在無憂樹下出生,在菩提樹下成佛,在娑羅雙樹間入涅槃。故菩提樹亦有覺悟樹、思惟樹及神聖之樹的美稱,在印度將菩提樹定為國樹。

佛陀在六年苦行後,深覺苦行並不能體悟真理,於是出了苦行林來到尼連禪河邊,接受牧羊女供養羊奶,漸漸恢復體力。後來到菩提樹下,歷經七天七夜的端坐思惟,夜睹明星而開悟證道,成就正等正覺。

為眾生而修行的佛陀,勸發佛弟子發菩提心、行菩薩道;佛陀要告訴我們——人人皆有如來德性,心清淨,人人都是佛。

菩提樹終年不凋,屬於常綠大喬木。枝葉茂盛的菩提樹,提供人們陰涼的樹蔭,不論在樹蔭下乘涼或思考,均屬一種享受。

(攝影/古亭河)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